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第三届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大会在蓉启幕
2024年12月07日 21: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7日电 (赵娜 艾效天)第三届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大会6日在四川成都开幕。大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转型升级”为主题,共设置一个主论坛和四个专题论坛。

图为大会现场。赵娜 供图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闫学东出席大会并在致辞中表示,学校持续在轨道交通电气化领域深耕,依托电气工程学院,建设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成立15年以来,结合我国高速、重载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重大需求,在突破轨道交通“安全保障、能效提升”等基础性、共性技术的同时,顺应“绿色、人文、智能”发展理念,以“安全、智能、节能、环保”为目标,积极开展本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在关键技术装备突破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会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技术引进到自我创新,从合作研发到独立自主创新,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我们需要保持对科技前沿技术的敏感,充分利用新能源、储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推动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国铁集团安监局局长、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保国表示,本次大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转型升级”主题,研究把握科技发展潮流,科学研判科技发展趋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的绿色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推动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赋能助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杨显武指出,在当今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产业发展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发展,科技创新起到核心动力。轨道交通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运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交通领域产业技术升级,对实现交通强国目标有重大意义。

  当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作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的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交通”在智慧交通建设领域的发展概述、关键技术、重点应用与发展展望。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仕斌探讨了国家重大铁路工程的能源供给问题,并介绍了绿-智-低融合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

  大会围绕“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受电弓与接触网、机车电传动、电力变换与控制”四个专题,开展分论坛交流。来自各单位的院士、专家、学者作45场分会报告,分享轨道交通产业低碳、绿色、智能发展的新观点、新技术和新装备。本届大会共有300余位业界代表到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