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州龙马潭:乡贤同心助振兴 争当致富“领头雁”
2025年01月07日 13: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7日电 (邹立洋)冬日暖阳下,走进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粟子农业耙耙柑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满园果树枝头挂满一颗颗果大形正、橙黄悦目的耙耙柑,龙马潭区乡贤代表身着一袭红衣,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正认真录制果园宣传视频,不远处的农户正有条不紊地摘果、分拣、称重,忙得不亦乐乎。

耙耙柑丰收。龙马潭区委统战部供图

  利用本地优势引贤创业

  “我们的果蔬农产品目前大多数是采用有机酵素种植,今年的耙耙柑皮薄多汁、格外清甜。”在龙马潭区特兴街道粟子农业耙耙柑种植基地,粟子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晓庆笑着说。

  一直以来,特兴街道通过人才引进机制和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吸引乡贤回乡创业。特兴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海拔等优势,通过多次外出考察调研,充分利用特兴街道地理优势,吸引乡贤周晓庆回乡发展农业,引进了耙耙柑改良新品种,在特兴街道走马村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打造占地面积100余亩的柑橘种植示范园,种植柑橘1万余棵,其中耙耙柑4千余棵。

  拓宽销售渠道,助农增收

  经过2年的精心培育,特兴街道走马村耙耙柑种植基地的迎来了小丰收,耙耙柑个头大、品质好、脆甜爽口,采摘后的耙耙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深受广大游客和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我们种植了一百多亩柑橘地,品种有耙耙柑、金秋砂糖桔、爱媛果冻橙、沃柑等。但目前由于树龄小,今年有七分之一挂果,柑橘总产量在8万斤左右,耙耙柑在3万斤左右。柑橘年收入约50万元左右。等柑橘树定型后,丰产期柑橘挂果量预计可达60万斤左右。”看到自家果园里金黄的耙耙柑长在枝头,周晓庆的眉宇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对于未来的产业发展也充满信心,“下一步,基地计划通过生态规划、科技合作、品牌打造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扩大耙耙柑等果蔬的生态种植优势。”

  耙耙柑基地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当地的致富渠道,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走马村粟子农场柑橘种植园每年可为周边村民提供工作岗位50余个,发放务工工资40余万元,实现了“基地+村集体+农户”三方受益模式。

  “差不多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这里务工,一年下来大概有一万多块钱,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学习了技术。”走马村村村民刘风群说。

  发挥头雁效应,带动振兴

  为进一步当好致富“领头雁”,发挥产业联农带农示范带动效应,周晓庆不仅销售粟子农场的农产品,还帮助周边的种植户和企业销售滞销的果蔬农产品,带动周边种植户及企业创收超30余万元。

  近年来,特兴街道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挖掘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通过土地流转、人才引进等方式,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了耙耙柑、葡萄、火龙果、草莓、蓝莓、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乡村资源优势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让特兴街道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通过“引乡贤、留乡贤、用乡贤”,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乡村在龙马潭区还有很多,龙马潭区乡贤不仅为当地村民盘活闲置土地、发展富民产业提供了思路,更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引领者、推广者。(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