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多学科团队携手 九旬骨折患者成功“闯关”
2025年02月05日 11:4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你们是人民的好医生,是病人的守护神,我们全家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近日,一封饱含深情的手书感谢信被送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团队。小小的信封里,装满了患者和家属的感谢,更装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患者手写的感谢信。王星 摄

  故事还得从去年底说起。2024 年12月5日,95岁高龄的王爷爷因“跌倒致左髋部疼痛6小时”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治疗。

  经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同时还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不张、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肺结节、胆囊结石、睡眠障碍一系列问题。经过进一步检查,关节与运动医学科陶崎峰、王星医生评估王爷爷具有手术指征,建议通过手术治疗骨折。

  “这么大年纪了,哪儿经得住骨科手术哦!”对于这个治疗建议,王爷爷和家人均表示拒绝,甚至都不愿意住院保守治疗。依据患者、家属的意愿,王爷爷于12月6日出院。

  12月23日,回家保守治疗半个多月的王爷爷再次入院。经过再次系统的评估,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团队仍旧建议老人家接受手术。陶奇峰表示,如果患者不及时手术治疗,将面临长期卧床引发的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将病情和治疗计划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家属确认接受手术。

  12月27日,王爷爷被送入手术室,计划在全麻下接受“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在手术、麻醉医生再次就手术及麻醉风险和家属、患者沟通后,治疗再次出现转折——王爷爷的家属要求暂停手术。

  转回病房后,王爷爷的情绪陷入低谷,甚至拒绝接受输液、输氧等治疗。“年龄大了,现在还骨折了,手术也不敢做,活着没用了。”越想越伤心的王爷爷,甚至开始拒绝进食。

  面对这样的状况,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的陶崎峰、杨珊珊选择先为患者“治心”。

  “高龄加之很多基础病,的确为治疗增加了难度,如果我是家属同样会陷入纠结。”陶崎峰解释说,治疗一波三折的“病根”在于家属和患者对于治疗风险的恐惧。诚如患者家属所担心的,王爷爷的治疗难度主要在于合并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重度骨质疏松等多种基础疾病,但是这些风险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应急方案避免。于是团队从手术原理、治疗方式、围手术期安全保障等不同的角度,和患者、家属进行了细致沟通。

  一轮又一轮的耐心解释,打消了王爷爷和家人心中的重重疑问,因为了解,心里逐渐有了底气,也不再过度恐惧。想通之后的王爷爷,终于开始慢慢恢复饮食和基础治疗。12月31日,身体状况达到手术条件的王爷爷再次进入手术室。最终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成功为其完成全麻下的“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王爷爷被转送至重症医学科接受后续治疗。

  今年1月3日,恢复良好的王爷爷被转送回关节于运动医学病区。1月7日,已经可在助行器辅助下进行康复训练,并在两天后顺利出院。

  “这次治疗让我们感受了无数次的痛苦和挫折,甚至还有纠结和动摇,还好有你们这群心怀温度的医护人员,才让我们充满了勇气和力量。”为了向兼具技术和温度的医生、护士表达感谢,王爷爷的家属在患者出院次日特地赶到医院送上了一封亲手写下的感谢信。

  关节与运动医学科陶崎峰表示,高龄并非手术禁区,通过科学的术前评估、周密的手术计划以及围手术期的全方位保障,高龄骨折患者同样可以安全恢复。关键在于患者及家属需对治疗方案有科学认识,并积极与医生沟通,战胜心理恐惧,共同应对疾病挑战。(吴平华杨珊珊 王星 供稿)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