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斯慈平:川剧《文昌第一福》的音乐语汇赏析
2025年03月01日 13: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绵阳市艺术剧院原创演出的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简称“福”剧)自2019年诞生,历经五年舞台磨砺和观众考评,从绵州大剧院演到成都新声剧场,再到省内各市州、云南、贵州等全国各地巡演,深得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赞誉推崇,先后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四川省第二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四川艺术基金2021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剧美天府2021、2022年度优秀剧目。

  作为新编现代大型川剧,“福”剧在音乐构思和设计上,坚持了守正创新、古今融合、戏曲交融、突出“川味儿”的创作原则,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传统川剧音乐特色和四川地方音乐调式相融合的音乐语汇,在勾连剧情,塑造人物,增强作品感染力,拔高艺术品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手作用。

  通观“福”剧的音乐设计和应用,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主旋律定位和主题音乐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站位高,立意深。作者音乐创作上与编剧者紧扣新时代文化思想建设主题密切衔接,围绕挖掘文昌第一福这一雌雄合璧年画绝活故事主干,以山歌、民歌和戏歌并融入川剧音乐元素作为主题音乐基调,用符合故事情节的音乐语言助力剧情演进,精准的主旋律定位和主题音乐设计在剧中起到了定海针的作用。

  第二,【新水令】【红纳袄】【端正好】【梭梭岗】【香罗带】(高腔曲牌名)川剧音乐精华正面发声,彰显传统川剧艺术魅力。川剧高腔是川剧五大声腔之首,也是最具代表性、欣赏性的川剧音乐。该剧紧扣故事主线,结合剧情演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种类高腔曲牌,在句式和音韵上大胆突破,既保留曲牌的典型性和“帮腔”(腔师在幕后唱腔,起代言作用)、锣鼓音乐等川剧音乐标识,又点到为止,恰如其分,让老戏迷老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避免在视听上的疲劳感,特别是让青年观众能够获得如欣赏歌剧、现代情景剧一般的愉快感受,进而走近川剧,喜爱川剧。

  第三,川剧灯调、戏歌、哈哈腔、民歌、西洋音乐等众多音乐元素的巧妙嫁接融合,形成川剧新音乐交响,增加了“福”剧音乐艺术的高度、厚度,艺术张力和感染力。“福”剧帷幕一拉开便是一段欢快的竹笛音乐,用舒缓的【新水令】走板描绘出美丽的乡村画面。清新的音乐与清丽的山村风光交相辉映,给人视觉听觉无尽的美感。在年画传习所落成的“上梁”仪式上,使用了具有川西民俗文化里的打莲箫音乐,乡村百姓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跃然而来。川剧戏歌也被“福”剧拿来巧妙使用,戏歌兼容四川各种曲艺元素,给人耳熟和自然亲切的美好感受。

  “福”剧整台演出的音乐语汇如珠落玉盘,弦弦笙歌。如高山流水,自由徜徉。她的神奇美妙之处在于,无论主题音乐、间奏音乐,还是具体到每一个剧情里,你听到、领略到的音乐都耳熟,耳顺。或四川曲艺的谐趣,或戏歌演唱的自由,或川江号子的豪迈,或西洋乐韵的雅致,似是而非,似非却是,把传统的、现代的、远的、近的、土的、洋的,各种音乐元素结合起来,生出交响的意象表达,完成了对“福”剧剧情的无字诠释。

  担任该剧音乐创作的何宾,1993年毕业于老牌的四川省川剧学校,正门正派的琴师专业出身。这一重要的专业基础以及走出校门后主动“参师”进修和大量川剧音乐创作、演奏工作实践,累积起他对川剧音乐的浓烈情感,达到独具新思维和创造性的音乐艺术高度。中国艺术教育学会顾问、著名川剧教育家、艺术家,原四川省川剧学校校长张廷秀先生说,何宾在该剧音乐创作上主打高腔音乐,融合进灯戏、打莲箫音乐以及四川民歌等诸多音乐元素,形成了守正又时尚的音乐新风,实在可喜可贺。(作者系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斯慈平)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