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谭文婷) 昨日下午,京东方集团2024年度“三八”表彰大会在北京圆满举行。成都京东方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荣获“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
在成都京东方医院康复科,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为患者改善肢体活动,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为老人调整呼吸训练,用专业与温情编织着生命的康复图谱。这支由医疗组、护理组、康复师组组成的"健康守护联盟",以现代医学为经,人文关怀为纬,交出了全年“零差评、零纠纷”的满意答卷。
01
展巾帼风采
十八般武艺筑康复希望
康复医学科是集疾病诊疗、康复及伤病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科室设有康复门诊、病房以及康复治疗区,其中康复治疗区融合了现代康复技术、各类物理因子治疗手段以及中医传统疗法,主要针对神经康复、肌骨康复、重症康复、疼痛康复四类患者开展治疗。
科室以现代康复治疗为主,涵盖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虚拟情景互动康复训练、减重支持行走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吞咽障碍及言语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包含冲击波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低中高频电疗、光疗、蜡疗、超声波等治疗技术。传统治疗则有针灸、牵引、推拿、中药熏药、穴位埋线等。
16岁少女晓涵(化名)因高空坠落,造成多发性骨折、颅脑及脏器损伤。为最大程度恢复其身体功能,在 ICU期间,科室便迅速启动早期床旁康复。通过肢体被动活动,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同时配合传统的腹部针灸,促进血液循环。
晓涵转至康复医学科时,仍处于意识昏迷状态,四肢毫无知觉。依据术后检查结果,结合多学科会诊,科室为她制定了精准的康复方案。团队运用经颅磁刺激、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肌力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多种手段,并配合良肢位摆放指导。经过一系列治疗,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的晓涵成功重新站了起来,实现了功能恢复。患者家属送来锦旗时,感动地说道:“是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02
巾帼服务显温度
仁心仁术照康复之路
在康复医学科这片特殊的“战场”上,每一位治疗师都如同患者心灵的灯塔,用爱与专业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69岁的张婆婆(化名)髋部骨折术后无法站立,来到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张婆婆年事已高,记忆力差。然而,康复师们始终耐心地与她沟通交流。从最初简单的床上活动,到逐步增加难度的站立、行走训练,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康复师的专业智慧与耐心指导。
在康复过程中,康复师时刻陪伴在张婆婆身旁,不会走路就一遍一遍教,“先左脚后右脚,慢慢来,走直线……”当老人懈怠时,不断鼓励她,给予她坚持下去的力量。“今天比昨天多站5分钟”“这次走路更稳了哦”……精心的治疗让老人仅用1个月便恢复了自理能力,如今已能独自下楼遛弯。医护人员还通过定期随访,持续跟踪其居家康复情况。
科主任吴永涛强调:“高龄患者需要更多耐心,针对个体情况,我们把每个康复动作进行分解教学,就连洗漱穿衣都转化为训练课程。”团队为每位患者建立个性化档案,详细记录其疼痛情况、心理状态,甚至饮食偏好。
“巾帼文明岗”既是荣誉,更是使命,这支队伍以专业技术为基石,以人文关怀为纽带,助力患者跨越功能障碍,重拾生活希望,当一个个挺直脊梁的身影,走出医院大门,那便是对康复医者最动人的礼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