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全国人大代表廖文彬:宜宾全力推动川渝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5年03月10日 19:0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0日电(吴平华 单鹏)“近几年来,宜宾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所带来的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效应,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得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并成长为超千亿元规模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未来,宜宾将继续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持续深化区域合作,不断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宜宾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市长廖文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廖文彬。宜宾市委宣传部 供图

  据廖文彬介绍,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202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意见》《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明确支持宜宾加快建设全球一流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同时,成渝两地通过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税务20条”、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深化“银税互动”“税电指数贷”重点领域产业链互补合作等举措,为区域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强化了区域的交流协作。宜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主动加强与成都、重庆的深度合作,签订成宜“1+5+2”、渝宜“1+1+1+N”合作协议并积极推动落地落实。特别是动力电池产业方面,宜宾市依托四川时代等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深度参与区域分工,积极承接重庆、成都新能源整车企业的订单,被纳入成渝“电芯-材料-整车”产业链核心节点,目前四川时代公司供应链成渝本地化率已超过50%,未来有望达到80—90%,这些有力支撑了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加快发展。2024年,宜宾已建成动力电池产能180GWh,产量128.3GWh,占全省85%以上、占全国16%以上,实现产值1058亿元、增长4.2%。

  构建了便捷的交通网络。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建设纵深推进,渝昆高铁渝宜段、成宜高铁、隆黄铁路叙毕段开通运营,成宜、宜威、仁沐新高速相继建成,使宜宾全面融入了成都、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同时,重庆港和宜宾港合作不断深化、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常态化开行“宜宾—重庆”水水中转班轮,长江黄金水道与铁路大通道在宜宾实现“无缝对接”,大大降低了货运成本。去年,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在宜全国首发,宜宾也入选四川省首批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创建名单,标志着我们更加紧密地融入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当中。

  自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成渝两地以共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目标,沿着强化产业协作、共建产业生态的实施路径,共同建成了中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2021—2024年两地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237.8万辆,年均增速高达70.47%。在此进程中,宜宾充分发挥优势,助力成渝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也为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宜宾以四川时代为龙头企业,构建起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制造再到回收利用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条,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搭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风”,创新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模式,连续三届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召开宜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成功招引了一大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落地,推动产业加快集聚乘势。2024年,宜宾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53亿元、增长22%,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等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到2029年,产销有望超过50万辆、产值有望超过500亿元。

  “我们充分发挥国家级临港经开区、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优势,与成都共同建成投用成宜装备制造产业园,共建的长江上游成宜国际物流园即将完工。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已有140余家企业开展互采互购;其中,签署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共建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已吸引13家企业入驻、实现产值8亿元。”廖文彬说,目前,四川时代配套重庆长安汽车、赛力斯问界品牌系列车型;时代长安配套重庆长安深蓝、长安启源、长安引力、阿维塔等品牌系列车型,成为川渝合作的示范性成果。与此同时,宜宾市凯翼汽车公司也加入了成渝汽车制造产业旗舰联盟,借助平台不断发展壮大。

  宜宾充分发挥大学城科创城优势,通过整合“高校集群+科研平台+产教融合”科教资源,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能培训的全链条支撑体系,宜宾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等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专业,每年定向为动力电池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超2000人。同时,引进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专注于研究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沿技术及推广应用,建设运营智能驾驶类产品、无人驾驶及“车路云一体化”等新型研发平台,推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

  下一步,宜宾市将着眼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更加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在提升配套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主动深化同区域内城市的多层次、多环节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配套率,做大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模;努力在应用场景打造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整合区域内城市的绿电、产业项目等核心优势资源,加快打造绿色交通、车路协同、光储一体等场景应用,示范引领产业发展;三是努力在科技创新协同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支持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凯翼汽车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与川渝都市圈协同合作,促进区域内创新平台共建、资源互补、成果分享。(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