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版图上,一所以“静学问道,关怀天下”为校训的民办学校正在书写教育质量跃升的新篇章。天府新区师一学校(简称“天府师一”)近日荣获新区“教育质量飞跃奖”,成为该区建区十年来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学校。这份以全区50余所中小学办学数据为基准、综合教学质量监测结果评定的荣誉,揭开这所“低调办学”学校的育人密码。

教育变革:从学生眼神看见育人温度
走进天府师一校园,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现代化的教学楼,而是学生们自然流露的从容目光。家长王志承(化名)回忆两年前访校时的场景:“高年级学生的眼神里既有阳光般的朝气,又透出超越年龄的平和。”这种精神面貌的养成,源自学校将品格教育融入日常的“浸润式德育体系”。
“每天下午10分钟的班级教育总结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2024年班主任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李婷婷老师介绍,每个班级通过学生轮值观察、公开表扬具体案例、隐私问题单独反馈等机制,构建起“遇见光,追逐光,成为他人追逐的光”的成长生态。在初一(5)班的总结会上,既有优秀生分享复习计划,也有老师绘声绘色讲述学子的个性化成长案例。这种“让每个生命都被看见”的教育实践,使平行分班制下的班级始终保持向上动力。
校长杨军将这种教育智慧概括为“唤醒教育”:“当教育者能捕捉到学生眼中闪现的微光,就能以生命影响生命。”学校针对不同年级设计成长路径:初一夯实基础养习惯,初二平稳过渡防分化,初三激发内驱促提升。
教学创新:19人跨校区共磨一堂课的精度革命
如果说德育是打开心灵的钥匙,那么天府师一团队独创的“四轮集体备课制”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硬核支撑。这个被称为“师一最严备课制度”的教学改革,让诸如初二《小石潭记》这样一篇小文,也经历19位老师跨校区教研合作的智慧碰撞。
教导主任高燕揭开了备课流程的神秘面纱:第一轮教师独立研读文本,第二轮年级组研讨,第三轮与锦江师一校区联合备课,第四轮结合学情二次优化。在最近进行的古文备课中,两校区19位语文教师共同完成从教学设计到作业优化的全流程打磨。“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完成学生作业,像做科研一样测算题目难度、筛选核心考点。”高燕展示的备课记录显示,单篇课文平均产生23个研讨问题,形成5套分层练习方案。

这种“规模式备课”带来的不仅是教学质量提升,更催生教师专业发展的“化学反应”。年轻教师王雪在参与《小石潭记》备课后感慨:“老教师对柳宗元生平解读的深度,让我们重新理解文史融合教学的真谛。”同时,学校资深教师团队牵头开发AI教学工具,利用DeepSeek等智能系统实现作业精准推送。
在“教育焦虑”弥漫的当下,天府师一坚持“安静办学”的定力显得尤为可贵。这份定力源自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不追求表面的喧嚣热闹,而是沉心静气做好育人细节。这所始终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教育理念的学校,通过持续探索构建出“德育唤醒+教研深耕”的双核驱动模式,以系统化、精细化的育人工程,实现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