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2025未来地球大会举行 达古冰川分享护冰经验
2025年04月24日 16:0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4日电 23日,“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江西省景德镇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专家,围绕地球系统科学如何助力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交流。

  在此次大会冰冻圈变化与服务专题中,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应邀派员出席,并作主题报告,分享了达古冰川在冰川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科研经验,引发与会嘉宾广泛关注。

  据了解,达古冰川近34年间已退缩76%。面对严峻的冰川消融趋势,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率先实施多项冰川保护创新举措,持续推进科研合作、技术创新与公众参与。

  早在2019年,达古冰川便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冰川动态监测、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开发等领域,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2020年,景区实施“给冰川盖被子”地球工程学技术,显著减缓冰川消融速率,并不断迭代升级保护方式。通过应用新一代辐射制冷材料,覆盖面积达2900平方米,保护层厚度从1米提升至2.3米。

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进行冰川保护工作。 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供图

  近年来,达古冰川管理局进一步深化冰川保护技术路径,与科研机构共同引进和验证物理防护与人工干预增雪两大核心技术方案,并通过多尺度观测与数值模拟系统揭示其保护效能与控制机制。在物理防护方面,隔热材料的使用可在夏季有效减缓冰川消融约34%至70%,其核心机理在于提升表面反照率,从而降低净短波辐射能量约40%,显著减少冰川融化所需能量。人工增雪方面,若年造雪期达30天,预计可延缓冰川消亡5至10年,若增至60天,则有望实现更长周期的冰川稳定保护。

  目前,达古冰川的科研成果已在多个主流国际期刊发表,相关实践先后被百余家主流媒体报道。其中“给冰川盖被子”实验多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推动冰川保护理念走进大众视野。

  借助“2025国际冰川保护年”的契机,达古冰川还联合多方机构发起并成功举办“达古冰川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吸引全球10余个国家的百余位冰川专家出席交流,构建起中国与世界冰川保护领域的合作新桥梁。与会专家对达古冰川在技术实施、公众参与、科普传播等多方面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中国冰川保护的范式样本”。

  同时,达古冰川不断拓展公众科普与研学教育新模式,打造“让冰川退烧”“看冰川”系列研学品牌IP,与多家机构合作,推出涵盖生态、气候、自然等多主题的科学探索营,持续推动冰川知识传播,提升全民生态意识。

  据悉,接下来,达古冰川将扩大“给冰川盖被子”项目实施范围,探索人工增雪等前沿路径,同时深化科研协作、强化成果转化,并将冰川保护与生态旅游、研学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实践高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