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深耕企业基层一线 匠心铸就非凡——记全国劳动模范刘建军
2025年05月01日 15:0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日电  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上,来自汶川县的四川广兴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职工刘建军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刘建军。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刘建军同志系四川广兴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供销部部长、技术革新领导小组成员,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曾担任阿坝铝厂党委委员、机电维修车间主任、车间党支部书记,是具有28年党龄、38年工龄的企业优秀技术工人,为企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始终以勤勉务实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降本增效等方面不断钻研,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恪尽职守”的真谛,在毫厘之间书写着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勤勉务实,勇挑岗位重担

  刘建军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秉持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贡献。作为一名基层员工,他扎根岗位,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在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他主动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带领团队以扎实肯干的态度攻克各种难关。在阿坝铝厂工作期间,刘建军同志担任机电维修车间主任和车间党支部书记,不仅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还积极培养年轻员工;在广兴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供职于供销部,但利用自身技术专长,积极参与研发,培育新人,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先后培育出的40余名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人员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难点,深耕技术创新

  刘建军同志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阿坝铝厂工作期间,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设备技术改造,针对铝电解多功能行车清理铲、打壳机构、液压站等易损耗、故障频发的关键部件,成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这些技术改进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企业每年节约维修资金300余万元,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工作中的刘建军。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刘建军同志加入四川广兴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供销部部长。在这一岗位上,他不仅展现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才能,更以高度的廉洁自律和责任感,为企业降本增效、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工作成果和职业操守赢得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在大宗原材料和备品备件采购工作中,他凭借出色的市场洞察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设备把控能力,通过拓展市场渠道、优化采购策略、注重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每年为公司节约200余万元采购成本,为公司降本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同时,他积极投身于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成功取得锂渣制备碳酸锂工艺的研究、输送烘干装置、尾气回收功能的甲酸储罐、二氧化碳储罐气体回收装置、废渣粉碎后分离装置、研磨机出料口的防尘罩、换热式磷酸锂反应釜、磷酸锂洗涤干燥釜等9项专利。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解决了环保排放问题,减少了环保设备的采购投入,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500余万元。

  政治过硬,践行党员担当

  作为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刘建军同志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他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刘建军同志迅速带领机电维修车间员工投身救灾,他们不惧余震,解救20余名被困人员,完成500余台设备抢修,助力灾区复产,为灾区恢复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他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广泛赞誉,他所带领的党支部荣获“汶川县先进党支部”称号,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14年荣获“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疫情期间,企业运营面临严峻挑战,物流运输受阻、原材料供应渠道不畅,在艰难时刻,刘建军同志主动站出来,积极联络各方供应商,开拓新的供应渠道,同时合理规划物资储备与分配,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物资与设备及时供应,为企业在困境中稳定运转提供了坚实支撑。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原则,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树立了供销岗位廉洁自律的新风。

  刘建军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一名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的责任与担当,他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坚定的政治信念,诠释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廉洁自律”的精神,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了榜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