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守护您的“胃”来
2025年07月01日 20: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我才三十多岁,怎么会得胃癌?”近日,患者曲先生确诊时的第一反应。但幸运的是,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癌专病中心,他通过“手术+治疗+个案管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迎来了转机。“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第二天就能下床走路!”出院前,曲先生感慨道。

伍映鑫(左二)团队讨论病例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供图

  据悉,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癌专病中心成立以来,以“技术创新+人文关怀”双轮驱动,从单学科发展为多学科协作(MDT)的诊疗体系,为上千名患者提供了从早期筛查到康复管理的全周期服务。

  微创技术领航:小切口大改变

  传统胃癌手术需要15厘米—20厘米的长切口,创伤大、恢复慢。而胃癌专病中心开展的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仅需几个0.5厘米—1厘米的“钥匙孔”小切口,就能精准切除肿瘤并完成消化道重建。这项技术相较于传统手术而言,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缩短至5天—7天,部分患者甚至3天—5天即可出院。

  59岁的郝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因胃窦肿瘤导致梗阻,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伍映鑫团队精准切除了肿瘤,并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模式,术后早期进食、下床活动,还结合中医贴敷和穴位按摩,大大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创新了手术吻合方式,在根治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胃功能,减少术后反流等并发症,让患者重享美食,提高生活质量。

  这项技术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团队在多项国家级手术比赛中脱颖而出。“技术的精进,不仅是为了荣誉,更是为了给患者更好的医疗服务。”伍映鑫医生说道。

  综合治疗体系 为晚期患者点燃生命希望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腹腔热灌注治疗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手段。程先生(化名)被确诊为晚期胃癌,肿瘤已侵犯胰腺并伴有腹膜转移。面对家属的泪水,伍映鑫医生坚定地说:“虽然无法手术,但我们可以通过综合治疗,争取带瘤长期生存。”

  团队为他制定了“腹腔热灌注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的方案。热灌注治疗就像把癌细胞放进“高温熔炉”,破坏其生存能力,同时增强化疗药物的效果。经过治疗,程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

  此外,中心的个案管理模式也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从入院到出院,个案管理师全程参与个性化方案的制定及落实,涵盖饮食、运动、心理等。出院后,医生微信群更是成了患者的“贴心顾问”,随时解答疑问,给予专业指导。

  汇集临床智慧 突破诊断盲区

  34岁的夏女士半年内暴瘦30斤,辗转多家医院却查不出病因。伍映鑫医生敏锐地发现,她可能患有一种罕见病——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

  “简单说,就是腹腔动脉被韧带‘绑架’了。”伍映鑫医生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成功解锁“四步法”正中弓状韧带松解术,只用几个钥匙孔小切口,就精准“拆弹”成功,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科研创新驱动 为诊疗注入新动力

  2025年5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16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上,伍映鑫医生提交的“改良双向缝合技术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一项回顾性研究”,经大会学术委员会严格评审,被正式接收为壁报展示。

  在临床实践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胃癌专病中心的团队在科研领域也成果丰硕。

  早发性胃癌预测模型、专病数据库、多中心研究.。.科研临床两手抓。目前,团队正在积极推动专利成果的诞生,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胃癌虽可怕,但精准医疗和人文关怀能带来无限希望。”伍映鑫表示,中心将持续以技术、人文、科研三重维度,构建全周期诊疗体系,让更多生命在精准医疗的护航下重获希望。(吴平华 供稿)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