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3日电 在长虹能源动力中心集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园区用电负荷曲线、光伏板发电功率等数据,仿佛一幅动态的绿色发展图谱。“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显性化、规范化能碳管理,从而实现节能降碳的精准调控。”长虹能源动力中心负责人李春川介绍,通过远程可视化监测,能精准定位到任何一台设备的能耗异常,就像给节能降碳装上了“慧眼”。
近年来,长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起“战略-治理-执行-披露”四位一体的ESG管理体系,设立ESG管理委员会,明确董事会为公司ESG管理运行及信息公开披露的最高责任机构,同时设立ESG管理办公室,负责ESG事务协调,围绕ESG管理委员会策略及管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编制年度ESG报告并对外披露等。这种顶层设计让绿色基因融入公司治理血脉,在河边工业园区的智能生产线上,每台设备的能耗指标都已纳入这套管理体系的实时监测。

翻开长虹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ESG)报告,一组数据彰显着绿色转型的成效:年度综合能耗强度下降0.09%,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7.94%,水资源耗用强度下降2.33%。从“省级环保诚信企业”到“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绿色技术已融入每道工序。
在长虹技佳精工的电镀车间,手工镀锡线已变身自动镀锡线,实现三级逆流清洗,减少用水50%,每月减少50%的废水处置;长虹启睿克检测中心的循环水系统年节水效益达15.52万元;长虹模塑的液压马达改造更堪称“能效革命”,传动效率从58%飙升至97%,节电率最高达39%。
更令人瞩目的是各业务线的减碳成绩单,长虹空调的真空脱脂炉改造年减碳780吨,挥发油回收率超50%,全年二氧化碳综合减排量达2583.05吨;长虹模塑公司、长虹佳虹公司通过设备改造,不仅实现碳减排,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长虹民生物流通过燃油车国六升级、LNG牵引车替换及电动叉车改造,年减碳1121吨,实现物流环节从“高碳怪兽”到“低碳精灵”的蜕变;而新建园区的“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方案,搭配中水雨水收集系统,如同为建筑穿上“节能新衣”,从源头阻断能耗浪费。
从生产端到消费端,长虹的绿色技术触角已延伸至全生命周期。其构建的“生产-分销-使用-报废”碳排放管理体系,已斩获权威机构的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2024年,长虹格润已完成组织碳核查,2025年的组织碳核查预计于7月启动,持续夯实碳管理根基。
在长虹格润,一台废旧冰箱正通过智能拆解线“变身”为再生塑料回供生产线——这只是长虹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从研发端的绿色基因植入到回收端的资源再生,长虹正以全链协同的智慧,让废旧电器“变废为宝”。
纵观长虹的绿色战略蓝图,“三步走”规划清晰标注着循环经济的进阶路径:2025至2027年计划新增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2个省级绿色工厂;2028年前建成数字化三级能碳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能碳运营;2030年实现园区光伏全覆盖,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40%。同时,努力在2030年前实现企业内部碳达峰,争取在2049年前实现碳中和。
从ESG管理委员会的高屋建瓴到全产业链绿色布局,从单一技术改造到数字化能效革命,长虹以“生产线到回收链”的全周期实践,为制造业绿色转型绘制了可复制路径。当工业废弃物蜕变为“城市矿产”,当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每个生产环节,长虹正加速为制造业装上“绿色引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