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8日电(伍排勇)近日,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关于“环境整治、村庄清洁”典型案例名单通报中,汶川县水磨镇凤凰村凭借其创新实践成果——“艺术乡创精琢生态之美长效治理淬炼和美乡村”,成功入选省级典型案例,成为阿坝州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这也标志着凤凰村在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长效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成效显著的“凤凰路径”。

此次获评省级典型案例,是对凤凰村近年来坚持以生态为基、艺术为魂、治理为要,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水磨镇凤凰村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共治共享格局。建立镇党委书记、镇长“双牵头”工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组织体系。推行村组干部包片、党员包户责任制,设立环境监督员,实施“一周一督查、半年一评比、一年一考核”,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和绩效考核。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确立“一心一环五组团”空间布局,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
二是注入艺术动能,激活乡村沉睡资源。深化“校地合作”,聘请高校专家担任“艺术村长”,带领师生团队驻村创作,绘制2000余平方米文化墙,打造“陶艺工坊”等10处艺术节点,利用废弃农具、砖瓦创作超100件景观小品,实现“一院一景、一步一画”。盘活闲置资源,流转土地建成“仁吉喜目谷”AAA级景区;改造原村委会为精品民宿,通过“村企合营”年创集体收入6万元;推行“一户一策”庭院艺术化改造,升级39户庭院,将15座闲置农房变为民宿或农家乐,带动村民年均增收400万元。

三是深化农旅融合,打造全季产业链条。“以花为媒”,建成百亩特色花卉观光园和生态复合种植系统,开发“花海摄影”“农耕体验”等旅游项目。以“仁吉喜目谷”为核心,优化传统产业布局,形成“田间花海、庭院花园”立体景观,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延伸产业链,推出“凤凰蜗牛宴”“柴火鸡”等乡愁美食,发展“艺术研学”“非遗体验”等特色项目,带动70户村民增收395万元。
四是赋能数字治理,提升精细善治水平。健全“一约四会”自治机制,评选文明户,组建羌文化表演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智慧凤凰”平台,安装20个监控,实现环境数据实时监测;组建“无忧微网格”,由支部书记任网格长,12名网格员精细服务民生。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四级联动模式,设置18处收集点;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和336户标准化卫生厕所改造;实施“一月一评比”家庭环境卫生制度。
近年来,凤凰村生态颜值大提升。村庄绿化率达85%,建成20余处微景观,“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观雪”的全季旅游格局形成。基础设施显著改善(1920米村道提档升级、275盏太阳能路灯、3500㎡生态停车场等)。产业动能更强劲。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挂牌高校教学基地。集体经济年收入翻倍至15万元,培育星级民宿、农家乐、乡愁餐饮近20家。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猕猴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0亩。和美乡村成典范。连续五年“零上访”,黑臭水体清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管网覆盖率均达100%。村民环保意识普及率超95%,满意度超98%。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领跑县域,“环境美”与“口袋鼓”同频共振,生动诠释了“和美乡村”内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