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多学科协作 成都这家医院攻克罕见重症肌无力合并麻痹性斜视复杂病例
2025年08月07日 11:3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7日电   当14岁的小彤(化名)在手术台上完成斜视矫正时或许不知道,自己刚刚走过的12年眼健康之路藏着多少医学上的罕见与挑战——2岁起患上重症肌无力,3年前又添斜视困扰,侧头视物成了她日常生活的“特殊姿势”。这例罕见重症肌无力合并麻痹性斜视病例,考验着医者的专业精度,也让成都爱迪眼科医院新成立的儿童眼病诊疗部的体系化优势有了一次临床注解。

  罕见!重症肌无力与麻痹性斜视交织

  据了解,小彤2岁时因上睑下垂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轻度全身型)”,这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涉及环境、自身免疫抗体、基因变异等多重因素,在儿童群体中临床少见。

  而小彤的病情发展更显复杂。3年前,她逐渐出现右眼向外斜视,需侧头视物。在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外斜视”,但因基础病的特殊性未能得到有效干预。

  直至今年7月,小彤妈妈四处打听得知爱迪眼科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廖俊教授对各种斜视、弱视的治疗经验丰富,便前往求医。经检查,小彤不仅存在双眼屈光参差、屈光不正,更因重症肌无力累及眼外肌,形成麻痹性斜视,眼位异常与全身免疫疾病相互影响,病情十分复杂。

  会诊:多学科系统研判手术方案

  面对小彤的复杂病情,廖俊教授当即申请启动爱迪眼科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药学部、内科、麻醉科与斜弱视与小儿眼科共同参与病例讨论会诊,围绕患者全身情况术前评估、手术方案、风险防控、用药选择、麻醉方案、术后观察等核心问题展开系统研判。

  会诊中,各学科达成共识:患者当前病情处于稳定期,可以实施斜视手术,但手术、麻醉及药物使用均可能成为重症肌无力发作、加重的诱因。为此,团队首先调整用药方案——停用可能影响神经肌肉传导药物,改用安全性更高药物,因市面缺乏对应安全的抗生素滴眼液,由药学部专项配制。

  麻醉方式的选择是另一关键。考虑到全身麻醉中肌松剂可能加重肌无力症状,团队最终确定采用局部麻醉,这对主刀医师操作精度提出更高要求,但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同时,会诊团队明确术中需全程监测呼吸、肌力等生命体征,内科医生术中全程监护手术情况,术后备好抢救设备与药物,形成全流程风险防控链条。

  手术:孩子眼睛终于“正”了

  近日,由廖俊教授主刀为小彤实施非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右眼外直肌徙后+内直肌缩短+肌止端上移术)。手术历时3小时十分成功。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肌无力相关异常反应,术后住院观察期间,多学科专家持续跟进,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看着女儿术后不再侧头视物,小彤妈妈红了眼眶:“这几年带着孩子跑了好几家医院,现在孩子眼睛正了,我们悬了3年的心也终于落地……”

  目前,小彤已顺利出院,正在按计划进行视功能训练,建立正常双眼视觉,保持眼位稳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