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5日电 (马思敏)“沐川的山,沐川的水,养育了我,我在这里扎了根,也离不开这里的乡亲们。”近日,李斌如是表示。
退伍老兵李斌,带着18岁入伍时的青涩与3年军营锤炼出的刚毅,在机缘巧合下回到了家乡沐川。一晃眼,他作为一名基层烟草客户经理,已经默默耕耘了25个年头。这25年,他用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将“刚”与“柔”融入日常,不仅守护着万家烟火气,更践行着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温暖着这片土地。
1995年,18岁的李斌怀揣着报国梦踏入军营。三年的摸爬滚打,不仅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更在他心中深深烙下了“服从命令、服务人民”的烙印。
三年后,当脱下军装,换上客户经理工作服时,他并没有感到陌生,反而觉得这身新制服同样承载着责任——服务好家乡的零售老板,保障商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
李斌说:“那时候就想,既然回来了,就要干好,把在部队里学到的忠诚和担当,用到这身制服上。”这份源于军营的初心,成为他日后在基层一线坚守的动力源泉。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微霜,李斌走遍了沐川的山山水水,与零售老板们处成了“自家人”。他磨破的鞋底,丈量出的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更是对客户的深情。
路远情深,刚柔并济护烟火。他的“刚”,体现在处理复杂事务时的原则性与执行力;他的“柔”,则流淌在每一次与客户的贴心交流中。
沐川镇上有一家开了多年的小店铺,老板是位性格敦厚的热心肠。李斌每次去拜访,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但有一段时间,李斌发现店铺大门紧锁,几天都无人开门,他心里咯噔一下。
多方打听才得知,老板重病,卧床不起,小店也因此停业。李斌立刻前去探望,看着病床上的老板和愁容满面的家属,李斌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深知,这家小店是老板一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一旦专卖许可证过期,小店就很难再经营下来。于是,他主动联系专卖部门的同事,说明情况,协调帮助将经营许可变更为家庭经营。在老板不幸去世后,他的妻子得以继续经营这家小店,保住了家庭的生计。
李斌说:“作为国有企业的员工,我们得有担当,不能让老百姓的生计断了。”
这份“刚”,是解决问题的决心;这份“柔”,是对百姓疾苦的体恤。

基层工作,免不了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一次晚上八点,李斌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客户焦急的声音:“李经理,我订的烟送错了,收到的和订单完全对不上!”
李斌二话不说,立刻和同事驱车赶往客户所在的偏远乡镇。夜色已深,山路难行,到达乡镇实地了解到情况后,李斌和同事顾不上休息,开始挨家挨户排查周边几家零售店。
最终,在一家临近店铺里,发现了被错放的商品。原来几家店铺的货物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了混淆。李斌和同事迅速协调,一家家核对,一家家调换,直至深夜,所有店铺都拿到了正确的订单。看着客户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李斌才松了一口气。
这份“刚”的行动,是对客户信任的回应;这份“柔”的沟通,是化解矛盾的智慧。
作为土生土长的沐川人,李斌始终心系家乡。多年来,他坚持进行爱心捐赠。
他联合几位老同学,成立了专项基金,专门资助母校里那些成绩优异但家庭困难的学生。每年,他们都会挑选5到10名品学兼优的孩子,资助他们直至高中毕业。
“我小时候也得到过老师很多帮助,现在有能力了,就想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李斌憨厚地笑着。这份源于乡土的“柔”情,是他军人“刚”性之外,另一面的温暖闪光。

李斌25年如一日的坚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烟草行业作为国有企业的社会属性——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从军营到烟路,他始终牢记着那份为民服务的初心。如今,虽然身体有些许疲惫,但李斌依然奔波在沐川的乡间小道上,用“刚”与“柔”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烟火气,续写着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使命与担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