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6日电(吴平华)26日,走进宜宾市南溪区百里冲“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千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间穿梭,一排排稻穗、一粒粒稻谷尽收“囊中”。

“今年百亩高产攻关点理论亩产850公斤,预计又是个丰收年!”南溪区农业农村局农牧渔科技推广站站长赵勇说,这份“底气”来自南溪区近年来坚持向科技要动力,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组合拳”的协同发力,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赋能农业生产全过程。
“粮田”变“良田” 全程机械化种植
“走,我们先去看看刚收的粮食。”跟随赵勇的脚步来到稻田旁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此时,一台烘干机正在作业,敞亮的仓库中,金黄的稻谷堆成一座座“小山”。

“这是我们去年新购置的烘干机,既节省人工成本,效率提高了不少。”赵勇说。去年综合农事中心购置了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机械设备,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同时配备了农机服务中心、育秧中心、仓储中心等现代化农业设施。
自动化育秧、无人驾驶插秧机精准作业、无人机植保、机械化收割……大观镇百里冲“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的机械化、科技化程度正不断提高,“科技种田、机械化种田的前提是要打造好高标准农田。”赵勇说。
站在百里冲“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田坎上眺望,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如棋盘般整齐铺开。“从前这里多是零散田地,如今变成了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看着都赏心悦目。”南溪区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邓甲海感慨道。
2023年,大观镇新(改)建5000亩高标准农田,改善了农田灌溉及耕作条件,将“粮田”变成“良田”。据邓甲海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形成耕层深厚、肥力较高、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优质田块,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产量以及生产效率,“改造后,示范区亩产从560多公斤增加至720公斤,产量提升了近30%。”
大观镇百里冲“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只是南溪区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2024年,南溪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5.47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6%。南溪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全面建成超1万亩高标准农田,力争在全市领先将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良种+良技”提单产 探索增收“密码”
稻田里,稻穗饱满紧实,微微泛黄。“这是‘荃优607’品种,米质好、抗病害;这是‘宜香优2115’品种,抗倒性强、产量高……”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恒进弯腰捧起稻穗介绍,这些水稻都是科技的结晶。
为了从源头提升单产潜力与稻米品质,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南溪分院将实验室搬到了田间,探索增收“密码”。“今年从20多种优选品种中,选择了3个适合南溪本土的品种进行种植。”李恒进介绍,这些品种首先在测产数据上表现优异,还兼有减肥减药、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优点。
行进到田块中央,一个白色的立式设备引人注意。“这是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今年新增的病虫‘监测员’。”说着,南溪区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张明刚拿出手机介绍,以前需要人到田间巡视害虫发生发展情况,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测诱虫量,预测害虫卵孵期,让病虫害防控更精准、高效。“这是南溪安装的首台性诱智能测报系统,是监测害虫的领先设备。”
好品种要和先进技术配套。南溪百亩超高产攻关片采用了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吨粮优质高效绿色栽培,通过集中暗化育秧、合理密植、水肥耦合高效管理、病虫害科学防治等集成高效栽培技术,确保水稻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除了良种、良技和良法,提高亩产量还在于粮食生产区的种植结构优化。为了让每一寸土地都能释放出最大的生产潜能,南溪区依托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积极探索“中稻-再生稻-蔬菜”轮种模式。“多种一季蔬菜,每亩可增收6900多元。”赵勇说,这种模式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有效补齐“种植空窗”,成为当地农户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探索田间增收“密码”背后也有深意。去年,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建设“天府粮仓·百县千片”,推动全省100个以上县(市、区)建设1000个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集中连片粮油千亩高产片。
南溪区结合当地种植特色,正重点打造8个粮油千亩高产展示片。其中,以百里冲“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为代表的水稻千亩高产展示片就有5个,其余以油菜、大豆高粱带状种植为主。“我们将全力冲刺2025年省级粮油千亩高产竞赛先进县,力争成为全省粮油千亩高产片的示范之一。”南溪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