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7日电(吴平华 李媛媛 钟晓梅)近日,在宜宾叙州区龙池乡光龙村的文化服务中心广场上,村民们正在跳舞健身,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然而,就在不久前,它还是另一副模样——设施陈旧、场地坑洼,难以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以前跳舞硌脚,也没有固定场地,只能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院坝里凑合,还怕吵到别人。”光龙村村民牟长书感慨道。
“跳舞可以锻炼身体,我很喜欢跳舞,当时就特别希望修建一个场地。”光龙村村民王玉华表示。

据悉,自“有事找纪检”工作开展以来,宜宾市叙州区龙池乡纪委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一批“民生微实事”项目快速落地,用实实在在的“小项目”托起百姓“大幸福”。
光龙村村民对一个宽敞平整的文化活动场地的渴望由来已久。据介绍,光龙村老年协会在2020年成立了文化服务队,每年都要举办百村村晚、节日庆祝等文艺活动,但一直缺乏固定的文化娱乐场地,全村群众对文化活动场地的需求非常强烈。
2025年6月,叙州区龙池乡、村两级纪检工作人员在“有事找纪检”走访中,收集到光龙村群众的诉求。乡纪委迅速推动将“光龙村文化服务中心场地硬化”纳入“民生微实事”清单,并全程监督施工。仅用一个月,广场就建成投用惠及全村群众690余人。如今,这里成了光龙村最热闹的地方,日均活动人数超50人。
“现在这里不会硌脚了,真的是太舒服了。围墙修起了,不管老年人还是娃娃,都非常安全。”王玉华表示非常满意。
“现在肯定比以前好得多了,很多村民晚上都到这儿来乘凉,非常舒适。”村民龚兴荣十分高兴。
“现在大家一起来散步,拉家常,邻里关系越来越好了,也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陈萍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文化广场的娱乐设施,让村民更加满意。
在龙池乡白家湾村,长期缺水是村民的心病。
“天干时连洗澡、煮饭的水都没有,还得靠摩托车拖水。”村民杨翠回忆道。
收到白家湾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反映之后,龙池乡纪委举一反三,全面摸排全乡饮水困难,发现缺水还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白家湾村50亩粮经套种和50亩蜂糖李基地因干旱缺水,生长受阻。
2025年七月初,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龙池乡在白家湾、光龙、龙井三个村新建7口应急抗旱水窖,七月底顺利完工,解决了周边600余名群众用水难题。
“现在大家都不用去挑水吃了,感觉很方便。”杨翠表示,政府不仅为大家修建了蓄水池、水窖,还教村民们如何囤水、改善水的质量,“非常贴心,蓄水窖真是修在了大家的心坎上!”
“我们村通过修蓄水池后,蜂糖李基地的苗子长势非常不错,中药材产量预计增长20%。”白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彬介绍。
截至目前,龙池乡纪委已协调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15件,推动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24件,涵盖文化、饮水、交通、产业等多个领域,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监督效能”真正转化成为“民生幸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肖喻洪表示,下一步,叙州区龙池乡将把“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作为工作强有力抓手,发动全乡纪检干部全面收集群众意愿诉求,构建“面对面倾听,实打实解决”的工作模式,建立“问题收集—分析研判—限时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依托“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更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座蓄水池,保障的是生存之源;一个文化广场,滋养的是精神家园。叙州区龙池乡的实践证明,“有事找纪检”畅通的是监督渠道,解决的是民生难题,凝聚的是党心民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