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9日电 (祝欢)近日,一场以“‘百年工运史’——带您沉浸式穿越成都工人的高光时刻”为主题的成“工”讲堂,在基准方中 ·天府匠芯总部基地拉开帷幕。线上线下2万名职工齐聚一堂,在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对话中,触摸工运先驱的信仰温度,汲取新时代岗位奋斗的精神力量。
西华大学讲师、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陈雨石对成都近代工业历史有深入研究。在他的讲述中,泛黄的老照片总能唤醒沉睡的城市记忆——当成都工业“三根半烟囱”(兵工厂、造币厂、启明电灯公司、培根火柴厂)徐徐展开在大家面前,看着高攀路白药厂旧址、北新街启明电灯公司等珍贵画面,大家仿佛瞬间穿越时空,置身于近代的成都街巷,触摸到这座城市近代工业的早期脉搏。
陈雨石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近代成都工业发展呈现出鲜明特点:以轻工业和传统手工业为绝对主体,重工业则发展缓慢,这一产业结构也深刻烙印在当时城市的经济形态中。而一份1934年的《成都市人口职业调查表》,更以详实的数据为这段历史提供了有力佐证。表格清晰显示,当年成都工人总数占全市总人口的46.72%,这一接近半数的比例,直观地证明了工人阶级已成为近代成都最广大的劳动群体,他们用双手支撑起城市工业的根基,也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属于劳动者的篇章。
成都工人的呐喊与坚守,镌刻在城市红色记忆里。“三根半烟囱”见证工人阶级艰辛崛起,也引出王右木、钟善辅两位工运引路人。陈雨石的“沉浸式”叙事,让兵工厂拼劲、火柴厂办夜校智慧浮现,也让职工深切感受成都工人阶级“个人奋斗融入民族解放”的精神底色。
通过陈雨石对近代成都工运史等历史脉络的梳理,百年工运沉淀的核心启示愈发清晰,现场职工纷纷踊跃提问,他们清晰地感受到百年工运照亮成长之路的精神坐标与行动指引。
同时,职工们需牢记自身“主人翁”身份,把职业岗位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像老一辈工人那样,主动扛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借鉴工运领袖“学理论、重实践”的宝贵方法,主动钻研新知识、苦练新技能,以“不怕变化、勇于创新”的姿态,在岗位上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成长。
成“工”讲堂这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终将化作职工们在岗位建功立业的行动自觉——学习先驱“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的品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