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不用造影剂也可植入起搏器
2025年09月12日 13:0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2日电(王爵 卫霞 涂代苗)54岁李先生,这些年一活动就心累、气紧,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近日,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时心脏射血分数(EF)仅为24%(正常值>55%),同时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医生告诉他,此类心脏疾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低于50%,且猝死风险极高。

  李先生的年龄不算大,但是症状明显,这种情况符合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指征。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患者有严重造影剂过敏史,术中使用造影剂可能引发休克等严重后果,也就是说,目前临床上没有一种合适的造影剂能用在李先生身上。

  为什么要用到造影剂呢?原来,在血管介入手术中,它相当于一盏“灯”,清楚显示血管的走向和导管、导丝的位置,给医生指明手术部位进行治疗,而李先生的情况给医生的难题就像是在摸黑状态下手术,无法定位病变,“盲人过河”的风险可想而知。

“零造影剂”CRT-D植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供图

  面对这一难题,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衰与器械植入团队进行了充分评估,张登洪副主任医师综合考虑CRT-D器械植入安全性、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最终提出一个创新方案:“零造影剂”CRT-D植入。这一方案完全可避免造影剂过敏的风险,但对手术团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要医生对冠状静脉血管的解剖以及指引导丝的操控技术都非常高。

  而且,这个方案,医生在手术前查阅了诸多资料,都没能查到有相关的案例。这意味着,医生和病人必须通力合作,放手一搏。为了让整个方案顺利实施,心衰与器械植入团队张登洪、陈晓晓在术中依靠导丝塑形探查、灌通技术+surfing(冲浪)技术,联合左室主动固定电极,成功将电极导线放在左心室最佳部位,替代了传统的造影剂显影方法,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测试显示,各项参数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心累气紧等症状也明显减轻,且没有感觉任何不适。

  据了解,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衰与器械植入亚专业组,目前常规开展单、双腔起搏器、无导线起搏、生理性起搏(巴赫曼起搏、希浦系统起搏)、经静脉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CRT(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全皮下ICD等国内外先进起搏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受邀带教省内外近30家三级医院开展心脏起搏相关技术,享有省内外极高声誉。(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