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4日电 9月23日,“丰”秀水磨 ·2025年“丰潮起百草秀”丰收节盛大启幕,以中医药文化为魂、藏羌民俗为韵、茶马古道为脉,借“流动式展演”串联生态、人文与产业,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图景,鲜活铺展在山水之间。
作为水磨镇“SU式康养季”的压轴篇章,这场康养盛宴自8月29日起,已通过“艾上水磨”“愈见水磨”“磨力水磨”三大主题周,带来沉浸式情景剧、中医特调集市等多元体验;而第四周“丰秀水磨”丰收节的到来,更让“文旅+百业”的融合实践迎来高光时刻。
“一条人文长龙”,舞动古镇新活力
暮色为古镇披上柔和的纱衣,西羌汇、春风阁、茶商局、万年台、储秀书院五大点位便同步点亮节庆光芒。19时许,“康养汶川”情景剧娓娓道来生态故事,药韵流光创意秀折射出药材的灵秀之美,茶馆茶药古风剧重现茶马古道的旧日繁华,“民族艺韵”丰收舞跃动着田间地头的喜悦,文化雅集则邀人共品古韵悠长,五场特色表演如散落的星光,点燃丰收氛围,也点燃了现场每个人的热情。这场从“点”的绽放、到“线”的串联、再到“面”的铺展的流动庆典,随即迈入高潮,五大方阵沿老街巡游至和谐广场,队伍载歌载舞、互动不断,沿途居民与游客踊跃加入,最终形成一条超千人的“人文长龙”,汇聚至和谐广场,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古镇。
“一场创意村T”,秀出乡土新时尚
若说“人文长龙”是古镇的活力交响,那“村T秀”便是乡土与时尚碰撞的惊艳篇章。这场由水磨镇“9村1社”共同呈现的秀场,没有华丽的专业舞台,却以广袤大地为背景;没有昂贵的设计师服饰,却以丰收物产为创意源泉——村民们将本村最具特色的宝贝,亲手变成了走秀的“时尚单品”。

岷江百合化作发间点缀,鲜嫩竹笋缝成裙摆褶皱,汉服药材伞撑起雅致格调,茶叶嫩芽缀成衣间纹样,还有藏羌民族服饰的刺绣、剪纸艺术的纹样,都被巧妙融入服饰与道具。“没想到我们地里的竹笋也能变成衣裳穿在身上,往T台上走一圈,竹笋都变得时尚啦!”一位参与走秀的村民难掩兴奋。这场“村T秀”,不仅让乡土物产焕发了新光彩,更让“接地气”的乡村生活,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新时尚。
“一方灵韵沃土”,激活产业新动能
丰收节的每一份精彩,都离不开水磨镇得天独厚的“灵韵沃土”——这里既是滋养物产的自然宝库,更是激活产业的动力源泉。在这片沃土上,拥有12个主要的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达14844.5亩,其中黄连、重楼、白芨等3745.5亩,三木药材11099亩,为“农业+康养”产业筑牢了物质根基。更难得的是,这片沃土还浸润着厚重的文化养分,藏羌民俗的绚丽多彩、茶马古道的历史沉淀,既是水磨镇发展的底气,更是本次丰收节得以出彩的根本依托。“茅亭产贡茶,西路边茶产盘龙”,水磨茶曾为贡茶,如今3105亩州四星级西路边茶现代农业园区里,2538亩茶叶获有机认证,“储秀雪翠”“汶川红”等10余个商标崛起,仅“汶川红”2024年销售额就破500万元。
据水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丰收节串联起了藏羌民族风情、中医药文化与茶马古道历史,通过情景剧、巡游队伍、村T秀等多种形式,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一礼IP引领”,打造康养新标杆
从“人文长龙”的热闹,到“村T秀”的惊艳,再到“生态沃土”的滋养,最终都汇聚于“丰收节”这一核心IP——它不仅是一场节庆,更是水磨镇撬动乡村振兴、打造康养标杆的关键抓手。丰收节期间,水磨镇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药材、茶叶、竹笋、猕猴桃等特色产品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香饽饽”。“庆农业丰收”真正转化为了村民的增收实惠,“享美好生活”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水磨镇以“1区2品3圈4极”为发展路径,构建起多元节庆IP矩阵,除了“SU式康养季”与丰收节,盘龙茶礼、茶仙子提灯夜游、山居艺术节等活动也持续出圈,让“成渝治愈轻养第一镇”的名片愈发鲜亮。据统计,仅“磨力水磨”运动周就吸引外来游客超3000人,累计吸引当地群众及游客突破2.5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及农特产品消费;今年康养避暑季以来,日均入住游客达4000人,创历史新高。
未来,水磨镇将迈出更坚定步伐,进一步整合全域生态、文化、农业资源,深化“体育+文旅+康养+农业”融合,推动康养产品从初级产出向深加工升级,培育“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持续擦亮主动健康小镇、天府旅游名镇金字招牌。值得一提的是,也为11月即将在汶川县举办的“阿坝州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大会暨2025羌历新年庆祝系列活动”奏响序曲,活动将全方位呈现阿坝州非遗保护与创新成果,而水磨镇也将在这场非遗与新年盛会中,带来融合自身康养底蕴与藏羌文化特色的精彩内容,两场活动的接力推进,更将形成“康养赋能+非遗活化”的叠加效应,共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鲜活的动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书写更具温度与力量的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