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日电 (汪霞)近日,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精心策划的多场“家在成都”主题活动,正以“体验式+互动式”的独特方式,让外籍友人跳出“旁观者”身份,成为中国文化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亲手实践中触摸文化肌理,在跨文化互动中搭建友谊心桥。
“这个兔子灯笼太可爱了,我要把它挂在公寓最显眼的地方!”在中秋主题活动现场,一位外籍友人举着刚完成的手工灯笼,兴奋地向同伴展示成品。活动紧扣“团圆”核心,用三大互动环节,让外籍友人沉浸式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中秋主题合影区前,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外籍友人们或手持玉兔灯笼,或站在“‘月’满郫都,情聚中秋”背景板前,用镜头定格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初次邂逅。传统捶丸游戏体验区更显热闹,有人挥杆落空后笑着重来,有人成功击球后与同伴击掌庆祝:“这简直是古代版高尔夫!能感受到中国人在运动里藏着的智慧。”
抽月饼盲盒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莲蓉、五仁、豆沙等经典口味,搭配专为外籍人士准备的巧克力味月饼,装在扭蛋中等待开启。当外籍友人们拆开盲盒、品尝到不同风味的月饼时,不仅收获了味觉惊喜,更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读懂了中国“阖家团圆”的中秋文化内涵。
“这朵花的纹路像刚从花园里摘下来一样!”在安靖街道蜀绣文化创意公园的蜀绣馆内,外籍友人们围着展柜里的蜀绣作品,忍不住发出惊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的“神奇”,在这场以蜀绣为主题的活动中从“远观”变成了“亲为”。
沉浸式体验环节,专业蜀绣老师端坐台前,手中的针线上下翻飞,短短几分钟,一片简单的花瓣纹样便跃然布上。“先把线理直,针脚要均匀……”老师手把手指导外籍友人穿针引线,从最基础的平针绣教起。起初,有人因手法生疏而频频出错,线也常缠成一团,但在老师的耐心纠正和反复练习中,大家渐渐找到节奏——当第一片简单的叶子纹样在布上成型时,不少人举起作品,脸上露出了成就感满满的笑容。
“原以为蜀绣只是‘好看的手艺’,亲手试过才知道,每一针都需要耐心和专注。”一位参与者轻抚着自己的作品感慨道,“这不仅是在学刺绣,更是在感受一种文化的传承——千年的技艺,就是这样一针一线传下来的。”

盖碗茶的“叮当”碰撞声,拉开了“‘结’系郫都,同庆中国节”活动的序幕。在极具四川风味的盖碗茶展示区,外籍友人们的目光被茶艺老师行云流水的动作吸引:温杯、投茶、注水、出汤,一套“中国功夫茶”流程下来,茶香四溢。
“盖碗茶有‘天地人和’的寓意,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老师的讲解,让外籍友人们不仅学会了冲泡技巧,更读懂了藏在茶里的文化内涵。有人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小心翼翼地注水,虽略显笨拙,却格外认真,“喝到的不仅是茶的香味,还有四川人的生活态度。”
中国结制作环节同样热闹。老师拿着彩绳,一步步演示缠绕、穿插的手法,还向大家介绍:“中国结象征着吉祥如意、团结和睦,每一个结都藏着美好的祝福。”外籍友人们跟着老师的步骤,手指在彩绳间穿梭,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渐入佳境——当一个个色彩鲜艳的中国结在手中成型,大家纷纷将其挂在包上,“以后看到这个中国结,就会想起今天的快乐,想起它代表的美好寓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