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6日电 题:蓉城国企开放日:在金黄色谷山上探访粮食安全密码
作者 林岚
近30米高的浅圆粮仓里,是一片金黄色的“地面”,“地面”下实际是堆积了27米高的稻谷。这些稻谷在低温、低氧、富氮的粮仓内“休眠”,一旦接到指令将会奔赴到加工厂,蜕去谷壳变成大米走进市民家中。当然绝大多数时候,它们都将在粮仓内平静地度过规定的“休眠”期,将守护粮食安全的使命交给新收割的稻谷……
这是10月16日在成都粮食集团青白江国家粮食储备库所看的一幕。时值第45个“世界粮食日”,由成都市国资委主办、成都益民集团承办的“探秘智慧粮仓”——蓉城国企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近40名市民、企业、媒体代表组成的探访团走进该粮库,共同揭开现代化粮库的神秘面纱。

“全方位保障粮食储得足、管得好”
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漫步在高大的立筒仓、巨型的浅圆仓、林立的低温原粮仓之间,探访团代表们既感受到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那份心安,又感到新奇,更满是疑问。
这里储存了哪些粮食呢?这些粮食会存放多久?……“青白江粮食库储存的粮食有稻谷、小麦、玉米、菜籽油等几个类别。小麦一般储存4年,稻谷3年,菜籽油和玉米2年。”面对一个个问题,成都粮食集团副总经理谭秀玲一一解答。她透露,光是这个青白江粮食储备库区,就有约50万吨仓容。除此之外,在崇州天府粮仓核心区,还有一个18万吨的新粮库马上就要投入使用。
谭秀玲表示,成都积极提质建设“天府粮仓”成都片区,而成都粮食集团作为市属唯一国有粮食企业,以全省前列的粮油储备规模和高效的应急保障能力,实现了对区域粮食安全的持续守护,并持续通过“东南西北”仓储物流布局提高仓储物流及粮储保障能力。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
“这些粮食放了这么久,会不会坏了,不能吃了?”在低温原粮仓,看着高达6米的平整粮面,参加活动的代表们忍不住提出了这个疑问。
“这个问题是自古以来,粮食保管中最大的问题,好在这些年来,省市政府将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纳入‘十四五’行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现代化粮库建设,推动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储粮,成都粮食集团在绿色智慧储粮方面成绩显著。”青白江国家粮食储备库副主任万雨晨表示,“我们正在用‘新质生产力’为传统粮仓装上‘智慧芯’。”
他介绍说,每个粮仓的粮堆内布满传感器网络,就像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粮食保管员足不出户就能对粮堆内部的温度、湿度等粮情了如指掌。同时,绿色科技储粮技术的应用让粮仓夏季温度保持在18-20℃,实现粮食的完美“冻龄”。“我们还探索运用了AI安全识别、AI虫粮识别等黑科技,让储粮管理变得更智能、更精准。”万雨晨表示。
据介绍,为了防止“粮耗子”,确保储备粮实时在库,成都粮食集团还建立了智慧化储粮系统,粮情、业务、物流、仓储管理四大系统共同组成了一个“超级数字大脑”,让粮食从入库到出库的每一步,都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全过程监管、全方位可追溯。该系统还接入了上级平台,国家、省、市各级储备粮食主管部门和各级监督机构均可以通过系统,直接从后台调阅数据及现场情况,实行远程监管,确保了每一粒储备粮都在“阳光”下管理。

“粮食不仅要管得好,更要调得动用得上”
“这里储存的都是原粮,如果有需要怎么加工成大米、面粉之类的呢?”“粮食虽然存得够,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能快速运出去、送到我们手里吗?”……面对疑问,万雨晨告诉大家,成都粮食集团粮食应急加工能力超20万吨/年。
“至于大家关心的交通问题,就更是大可放心了。青白江粮食储备库内部拥有五股道3150米铁路专用线,更是‘蓉欧快铁’的内陆首发站。周边是京昆线、宝成铁路、108国道和成绵高速,交通极为便利,库区年物流吞吐量高达320万吨,其中光是粮食就近一半!”工作人员介绍说,相当于成都人每吃10斤从外地调运的粮食,就有1斤以上是从该库区周转的。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情况,完全可以做到成都市内1小时、成德眉资2小时全覆盖。

“2023年以来,我们采购本地水稻超8万吨,极大推动‘川粮入川库’。”万雨晨补充道,“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把粮食收好、存好,更重要的是要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作为国企,我们守护的就是成都粮食安全的‘定心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