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3日电(陈默) 近日,成都京东方医院心胸外科接连向高龄重症手术难题发起挑战,成功为两位均年届82岁、伴有多种基础病的老人闯过手术难关。团队以多学科协作筑牢安全防线,用精准技术破解高龄手术困局,打破“高龄即手术禁区”的固有认知,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82岁的贾伯(化名)曾是边疆老兵,此前因食管胸下段恶性肿瘤Ⅲ期辗转求医,却因心脏起搏器植入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等8种基础病被建议“保守治疗”。彼时他肿瘤堵塞食管,水难下咽,体重从65公斤跌至50公斤,说话气若游丝。
“像在老化精密仪器上拆弹,每步都不能错。”主刀医师魏秀波直言手术风险:游离胃脏需避开工夫脆弱的胃左动脉,胸腔内主动脉弓旁神经血管如网,损伤喉返神经会致终身失声,且老人心脏像“老发动机”,麻醉中血压波动可能骤停。
为闯过“手术关”,心胸外科主任乔军选牵头多学科会诊:内分泌科将贾伯血糖从13毫摩尔每升调控至7毫摩尔每升,心内科优化心脏起搏器参数,营养科用肠内营养“打底”,康复师陪练腹式呼吸夯实体能。最终,历时176分钟的食管癌根治术交出“教科书级”答卷:全程出血仅100毫升,用自身胃脏打造3厘米管状胃替代食管,清扫淋巴结时如“手术刀绣花”,既除病灶又护神经。术后,ICU医护每小时测血压,康复师手把手教他坐起行走,如今贾伯胸前手术疤痕,成了与军功章并肩的“新勋章”。
几乎同期,82岁的万伯(化名)也因左上肺肿瘤陷入困境。他有多年冠心病史、血脂偏高,肿瘤藏在左肺上叶尖后段——开胸创伤大,不手术则癌细胞可能扩散。
团队再次以多学科破局:影像科用三维重建为肿瘤画“精准地图”,心内科确认心功能可耐受手术,麻醉科制定“稳血压、控心率”方案,最终决定采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像在脆玻璃上雕花,得又准又轻”。
手术历时2小时33分钟,魏秀波团队展开“毫米级攻坚”:凭术前CT定位,在软肺组织中轻触找到结节,按“边缘2厘米外下刀”标准精准切割;取比黄豆还小的淋巴结时,如“电线堆里摘葡萄”般避开血管神经;术后肺“充气”检查无气泡漏出,缝合严实。术中护士递器械“快一步”,调镜头“准一分”,全程无缝衔接。如今万伯胸前微创切口已结痂,脚步稳健出院。
“拼的不是单个人厉害,是团队每环节如齿轮严丝合缝。”魏秀波的话道破关键。从术前多学科“铺路”,到术中技术“精准出击”,再到术后细致监护,团队用两例成功手术证明:高龄从不是放弃的理由,只要有生的希望,便以最大努力守护——这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医者初心的彰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