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4日电(高松)24日,由四川省工商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四川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四川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会联合主办,开元咨询集团、开元研究院等协办的首届产业与金融协同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共同探索产业与金融双轮驱动下的县域经济提质新模式。
大会由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顾问张成明主持,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杨丹,四川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会会长冯平,四川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孙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现场致辞,共同指出推动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对于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
杨丹表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是推动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与金融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推动实施建议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中,突出金融在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冯平指出,县域经济是四川发展的关键,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是激活县域经济的重要动力。四川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会聚焦县域存量PPP项目解困,通过三方面举措提供支持:一是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精准诊断项目,完善绩效与收益机制;二是搭建政、资、企对接平台,推动股权重组、融资支持,为项目注入新活力;三是强化政策与能力双向支撑保障,提供全流程咨询,提升基层项目管理水平。
孙宁表示,县域经济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民营企业是其中的关键力量。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合力建设高端平台,引导民营企业融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二是合力推进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打造有竞争力的县域产业集群;三是合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法治保障与公平竞争机制,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本次大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产业与金融协同赋能县域发展的具体行动。”刘家强表示,产业是立县之本,金融是活县之源,必须破除二者“两张皮”现象,激发县域内生动力。通过仁寿县基金撬动电子信息产业、苍溪县金融创新做强猕猴桃特色农业等案例,说明找准产业方向、配优金融资源至关重要。
在报告发布环节,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副主任唐利民发布了《2025四川县域资本招商典型案例》。该报告基于对全省50多个县区的调研,精选30多个案例,深入剖析了产业基金引导、平台运作等多元资本招商路径。而案例涵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资本招商方法论。
唐利民指出,当前全球竞争聚焦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高度依赖资本赋能与科技创新,传统依靠政策优惠和要素成本的招商模式已难以为继。《2025四川县域资本招商典型案例》旨在总结县域经济在推动产业与金融双向奔赴、破解“缺好项目”与“缺好方法”等新考题上的成功经验,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为推动会议成果从“纸面”落到“地面”,四川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会长、开元咨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敏现场发布了《十大四川省内可落地优质项目机会和场景清单》,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氢能汽车、半导体芯片等多个领域,紧密围绕四川省的产业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方向,为资本与项目搭建了精准对接的桥梁。
潘敏表示,为了让更多的优质项目真正落地到四川各个区县,四川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将举办全省县域产业资本项目对接系列会,持续筛选优质项目,帮助区县评估项目的落地可行性。“不仅要把项目带过来,更要把项目落下去。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优质项目成为我们区县补链强链的新引擎,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金融有道,产业腾飞。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构建了一个政、产、学、研、金多方联动、高效对接的顶级平台,更以思想碰撞激发创新灵感,以务实举措凝聚发展共识,为四川县域经济在“产业+金融”双轮驱动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