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金樾荟养护中心开业,树立高品质养老新标杆
2025年10月29日 16: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9日电   10月28日,成都市金牛区属国有独资康养项目——金樾荟养护中心正式开业。金牛区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金牛国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陶继勇,金牛国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蒋鹏凯,国投产投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杨俊才,越秀康养产业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博等相关领导及首批入住长者与家属共同出席并见证开业仪式。

活动现场。金樾荟养护中心供图

  金樾荟养护中心秉承“重塑银年生活,共创美好人生”服务理念,在试运营期间,中心入住率已稳步突破70%。中心的顺利开业,标志着金牛国投集团、越秀康养公司在践行国企担当、服务社会民生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揭牌启幕传薪火,银发启航正当时

  蒋鹏凯对金樾荟养护中心的盛大开业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金樾荟养护中心作为首家金牛区属国有独资康养项目,不仅是金牛国投集团布局养老产业的关键落子,更是区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他强调,中心的正式开业,标志着金牛国投集团在践行国企社会责任、深耕民生服务领域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未来,金牛国投集团将继续聚焦长者多元化需求,以金樾荟为新起点,构建“梯次呈现、引领全区、全市一流”的养老矩阵,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深度参与全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助力打造“医养康护”四维一体的区域养老服务新高地。

  张博表示:“金樾荟养护中心创办的初衷,不仅仅是为长者提供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要打造一个充满尊重、关爱和欢乐的家园。未来,我们将以最高的专业标准和服务热忱,陪伴每一位入住长者,让他们在这里享受有品质、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金樾荟养护中心的长者家属代表徐奶奶的女儿汤女士,表达了对金樾荟工作人员的深深感激。她感慨道,金樾荟为她的母亲提供了细微的关怀、悉心的照料和真诚的陪伴,在这里母亲获得了家一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汤女士感谢金樾荟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照顾,让家属们可以安心、放心;同时祝愿金樾荟蒸蒸日上,继续为更多长辈带来温暖和幸福。

  喜揭新牌开新航,情牵代际暖时光

  揭牌仪式将开业典礼推向高潮。金樾荟养护中心的正式揭牌,是践行民生关怀的具体实践,未来将以更加科学的养护理念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为银发群体提供全方位照护,开启幸福养护新篇。

活动现场。金樾荟养护中心供图

  正值重阳节来临之际,活动特别邀请金牛国投旗下交子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精彩节目,为养护中心注入蓬勃生机。稚嫩童声与温和絮语交织,暖心互动与真挚祝福相融,生动勾勒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画卷。

  银年生活新图景,金樾荟谱华章

  金樾荟养护中心坐落于成都市金牛区金科中路5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总面积3600平方米,提供95张床位。中心内部设计充分考虑长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采用无障碍适老化设计,融合现代美学与居家温馨感,旨在从“医、康、养、护、乐”多个维度,为长者构建一个安全、舒适、多彩的晚年生活空间。

  专业医疗康复保障:中心内设医务室,与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蓝生脑科医院等建立绿色通道,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直通车,慢病有人管”,配备专业的医护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助力长者维持并改善身体机能。

  智慧养老科技赋能:引入先进的智慧养老系统,通过一键呼叫系统,环境检测设备等,实现对长者健康状况与安全状况的24小时无缝守护,让子女安心,让长者舒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设有图书阅览室、书画区、手工区、茶话区以及疗愈室、空中花园等多种功能空间。中心将定期组织兴趣小组、节庆活动、健康讲座及外出游览,满足长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活跃、温暖的氛围。

  星级营养膳食:由专业营养师团队精心搭配,提供科学、健康、美味的个性化营养餐食,兼顾个性化口味与特殊饮食需求。

金樾荟养护中心实拍图。金樾荟养护中心供图

  金樾荟养护中心的顺利启幕,不仅是金牛区养老服务产业的一颗璀璨新星,更是双国企围绕养老领域的强强联合。

  未来,金樾荟养护中心将以“守护长者尊严、焕新晚年生活”为核心,持续深耕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致力于成为诠释品质养老的标杆载体与长者心之向往的幸福颐居。

  金牛国投与越秀康养将立足西南区域养老事业发展全局,以协同之力开拓西南养老产业新赛道,以长者多元化、高品质需求为导向,整合行业先进资源与专业能力,通过对服务细节的极致打磨与模式创新,持续推动养老服务品质迭代升级,为银发群体构筑有温度、有尊严的“幸福港湾”,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注入坚实动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