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国农网

金融“活水”助力葡萄产业破茧成蝶
2025年10月31日 10:49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曹惠君

  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这片如今被誉为“中国葡萄之乡”的土地,属于典型的四川盆地气候,高温多湿、寡日照的自然条件,原本并不适合葡萄生长。但正是凭借着设施农业的科技创新和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彭山区硬是闯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走进彭山区的葡萄种植基地,一排排现代化的连栋大棚整齐排列。村民陈桃群告诉笔者,正是早春覆膜增温、智能滴灌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及农业技术,成功克服了当地气候条件的限制,让彭山葡萄在品质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彭山区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2.3万亩,年产量达3.4万吨,产值突破6亿元,“彭山葡萄”更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金名片。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葡萄园里,农行眉山彭山支行的金融服务如影随形。近年来,该行针对葡萄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为种植户提供从种苗采购到设施建设的全方位资金支持。观音镇果园村的葡萄种植户毛春福就是受益者之一,他通过农行的贷款将露天种植升级为智能大棚,不仅解决了高温多湿对葡萄生长的影响,还使亩产提高了近30%。除了支持个体种植户,农行眉山彭山支行还积极为当地的葡萄种植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农行460万元贷款的支持下,当地一家农业公司成功引进葡萄包装线,打造葡萄产销一体化供应链,有力提升了公司和产品的知名度。

  在彭山区每年举办的葡萄节上,农行的工作人员总是活跃在活动现场。他们不仅为参展商和游客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还借此机会向农户普及金融知识,推广最新的惠农政策。这种“送金融下乡”的服务模式,让越来越多的葡萄种植户学会了用金融工具来扩大生产。

  彭山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1.2万农户每户年均增收3.6万元,当地农户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转型之路上,农行眉山彭山支行始终与农户、企业携手同行,用专业的金融服务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如今,当人们品尝着甘甜可口的彭山葡萄时,也能品味到金融“活水”浇灌出的幸福滋味。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