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川观新闻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 四川出台新“18条”
2025年11月03日 09:20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曹惠君

  实施消费新场景运营的最高补助100万元、二手车销售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继续发放消费券、继续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新“18条”),从大力支持消费提振、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推进企业快速成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4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其中“大力支持消费提振”被列为各项政策之首,持续深化推动。

  有延续有加码有新举措

  保障政策接续发力

  “我们坚持系统谋划,加强与中央政策、已出台政策的衔接,突出政策的系统性、延续性、协同性,着力提升政策整体效能,形成政策合力。”省财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新“18条”中延续不少前序出台政策中的举措,如以往提出实施二手车销售奖励、大企业大集团定向采购激励等举措,均在新“18条”中予以保留,曾提出的实施“转企升规”激励也再次被写入。

  有延续,也有加码。以往提出,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新建成投产且新增生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省级重点工业项目,省级财政按核定项目设备(含软件)投资的5%给予激励,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而新“18条”在保留该举措的基础上提出,对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期间,竣工投产且新增生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省级财政按不超过核定项目设备(含软件)投资的10%,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500万元激励。

  除了延续外,记者对比发现,新“18条”紧跟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新增了不少举措。

  例如,在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方面,新“18条”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补贴。对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期间,我省非金融企业(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通过新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进行融资的,省级财政按40万元给予一次性费用补贴;首次发行的,费用补贴标准提高到80万元。

  在推进企业快速成长方面,新“18条”提出支持培育新业态消费市场主体。对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期间, 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10%以上且2025年经营规模分别达到3000万元、6000万元的服务类电商平台企业等新业态消费市场经营主体,省级财政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激励。持续拓宽消费领域,催生消费创新,拓展内需空间,推动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双向融合,支持新业态消费市场主体加快发展。

  消费贷款贴息、消费券继续有

  让大家愿意买、舍得买

  此次新“18条”将“实施消费新场景运营激励”放在首位,就是要通过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需求。

  “针对消费新场景出台延续性政策,既是为全省提出打造200个场景的目标提供支撑,也对场景打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称,与此前政策相比,此次享受“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给予激励的运营主体,要求其营业收入增速达到6%,而此前是5%,提高了一个百分点。

  同时,新“18条”继续实施二手车销售奖励,单户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尽管作为延续性政策没有新的变化,但政策延续十分必要。商务厅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政策助力,当二手车市场价格稳定、持续繁荣,这也将反过来带动新车市场销售,从而满足多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

  另外,只有进一步破解居民消费增长困境,增强消费意愿,当大家愿意买、舍得买,消费市场才能真正持久活跃。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作为四川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金融工具,在新“18条”中也有延续。政策提出,针对在国家指定银行以外的在川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对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给予1个百分点的贴息支持,并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贴息上限。

  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研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陈雳认为,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融资成本,可直接提升消费能力与意愿。

  他特别注意到,此次政策将支持范围扩大到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外的在川银行,十分必要。“一方面,它弥补了国家政策在地方性金融机构覆盖上的不足,增强了政策的普惠性;另一方面,它为四川本地中小银行提供了参与消费金融业务的机会,有助于优化区域金融市场竞争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政策与四川省其他消费刺激措施形成了良好协同效应:一方面,它与“蜀里安逸”消费券发放政策形成互补,构建了“即时补贴+信贷支持”的双重消费激励体系;另一方面,它与二手车销售奖励等政策相互配合,共同激活大宗消费市场。

  更加贴近大众化的消费券,也将继续为消费者尽心尽力省钱。新“18条”提出,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期间,重点围绕零售、餐饮等品类继续发放“蜀里安逸”消费券。

  新“18条”

  具体措施有哪些

  一、大力支持消费提振

  (一)实施消费新场景运营激励

  (二)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发放“蜀里安逸”消费券

  (四)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五)实施二手车销售奖励

  二、帮助企业降本减负

  (六)实施地方法人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奖补

  (七)实施银行机构养老再贷款奖补

  (八)实施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补贴

  (九)实施科技创新债券担保分险支持补贴

  三、推进企业快速成长

  (十)实施工业项目竣工达产激励

  (十一)实施工业企业生产增长激励

  (十二)实施建筑业企业生产增长激励

  (十三)实施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

  (十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定向采购激励

  (十五)支持培育新业态消费市场主体

  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十六)实施肉牛稳产提质激励

  (十七)实施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激励

  (十八)实施“转企升规”激励(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陈碧红 卢薇 尹梦奇)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