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0日电 (单鹏)“我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大多集中于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及偏远山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则相对匮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负责人、研究员唐利军接受采访时表示,资源分布不均是当下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唐利军是一名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今年他尤为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大批量高素质工匠的需求极为迫切。”唐利军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使命,其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生产一线、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技能型人才。这些专业人才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高度契合,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助力企业成长壮大的同时,推动地方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因如此,‘产教融合’与‘职普融通’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履职中唐利军发现,相比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导致当地学生技能学习机会不足、升学路径受限。他举例说,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有百余所高职院校,其中大部分设在省内中心城市;在两期“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云贵川三省共有22所职业院校入选,主要院校也来自省内中心城市。广大非中心城市和偏远山区不仅高职院校数量较少,办学质量也相对较低。
针对职业教育资源不均的现状,唐利军认为,应加大对非中心城市和偏远山区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均衡分布,重点支持这些地区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提升其办学实力和教学质量。同时,鼓励中心城市职业院校与非中心城市职业院校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在具体措施方面,唐利军建议,通过网络视频教学或现场教学的方式,实现中心城市院校师资与非中心城市或欠发达地区共享;推动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合作,发挥强校引领作用,助力落后地区发展;针对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实验室建设难题,可通过教师、学生互派方式开展学习,共享实验室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