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四川日报

自贡加快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强市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鼓起农民“钱袋子”
2023年08月21日 14:5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明天要打谷子,请把联合收割机早点开过来。”

  “放心,已准备好了。”

  8月20日一大早,自贡荣县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种粮大户郭长春,给荣县新桥镇汇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剑华打电话。电话那头,罗剑华给郭长春吃下“定心丸”。

  该园区是荣县最大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水稻种植为主,实行稻虾(药材)轮作、稻渔共生,粮油播种面积3.97万亩,高标准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56万亩,年产值2.56亿元。

  这里也是自贡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一个缩影: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粮食,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力量,加快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强市。

  向土地要效益 一田三用一水三收

  站在田埂上,看着长势饱满的稻谷,郭长春喜笑颜开:“水稻亩产值1300元,水稻收割后种泽泻,亩产值4500元,再加上田里养小龙虾的收益,一年一亩地的产值能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水稻、泽泻、小龙虾,在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这片沃土里,实现了一田三用、一水三收。

  自贡地处川中丘陵地区,耕地面积仅有270万亩。因此,自贡把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作为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单产的关键一招,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潜力,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程,打造一批田网、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五网”配套和规模化、一体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联动的现代高标准农田。

  “改造土地田形,提升耕地平整度;改造灌排设施,提升旱涝保收能力;改造田间道路,提升生产便捷度;改造土壤结构,提升耕地质量等级。”自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上半年,自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2.2万亩。“以前水稻亩产只有400公斤,高标准农田打造后,现在亩产500多公斤。”郭长春说。

  系列举措,推动做精做优现代农业。目前,自贡粮食播面常年稳定在352万亩以上,产量实现十六连增,建成稻粱、柑橘、茶叶、禽兔等特色产业基地310万亩;创建2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向技术要效益 复合种植模式“遍地开花”

  前段时间,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村民李禄聪的高粱卖了上万元,下半年还能收几百公斤的再生高粱。此外,她还种植了10亩水稻。

  李禄聪所在的童寺镇,是富顺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部分。目前,园区建成30万亩优质“中稻+再生稻”“高粱+再生高粱”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建成5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

  自贡大力推广“高粱+再生高粱”“中稻+再生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复合种植模式,让农民鼓起“钱袋子”。今年上半年,自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9元,同比增长6.5%。

  自贡突出发展“中稻+再生稻”产业,两季亩产近千公斤、居西南地区前列,再生稻常年蓄留95万亩、亩产240公斤。同时,发展“高粱+再生高粱”产业,建成基地38万亩,总产量突破12万吨,每亩增产300公斤。自贡还发展玉米(高粱)套作大豆46万亩,亩均增产130公斤,大豆耕种规模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贡选1号、贡秋豆5号、贡夏豆12号等大豆品种在全国推广,富顺县、贡井区被列为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沿滩区与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高标准南方大豆种源基地,做强南方大豆“芯片”,助推“贡豆”走向全国。(记者 秦勇)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