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巴中通江:擦亮“天府旅游名县”招牌 打造老区振兴发展文旅样板
2023年08月25日 11: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5日电 (唐倩 张华洋)四川省通江县位于川陕交界处大巴山、米仓山南麓,素有川陕苏区首府和中国红军之乡、中国溶洞之乡、中国银耳之乡的“一府三乡”美誉。通江县富集优质的文旅资源,古迹、遗址、溶洞多姿多彩,有“十城百洞千寨”之称。

 《银耳传奇》表演。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银耳传奇》表演。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近年来,通江县不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招牌,坚持“资源转化、景区赋能、三产融合”的路径,采用“国有企业建基础+社会资本投业态”“国有企业投项目+社会资本抓运营”“国有企业出资产+社会资本注资金”三大模式,凸显红、绿、古、特的资源后劲,推动单一旅游向农旅、工旅、产旅跨界融合转变,成功创建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入选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

  暑期如约而至,通江县川陕苏区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正式开营,依托王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底蕴,通过进一步拓展红色教育平台、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品质,增强红色精神传承的内生动力,打响了通江“红色研学”品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发令枪”。

川陕苏区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川陕苏区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通江不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丰富文旅载体,先后举办“英烈忠魂”“川陕壮歌”“战地血花”“巴山清风”等7个主题陈列,编辑《红军故事》《红军歌谣》《红魂》《红韵》等书籍,创作《我的两万个兄弟》《活着》《大山的记忆》《望红台》等诗歌及舞台剧,打造了一批可读、可听、可看、可体验的红色文化产品、产业和阵地,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温激情岁月、接受红色教育的“体验地”。

通江空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通江空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这是有着两百余年的银耳种植历史的通江县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描绘出银耳的生长特性。通江为打好“+旅游”组合拳,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城市新区都按照行业的发展标杆,做到极致,形成产业的末端就是旅游。通江县现已形成通江银耳博物馆、职业高级中学通江银耳实训基地、银耳研究所、好彩头银耳深加工全产业链的工业旅游。

野生银耳。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野生银耳。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通江县抢抓夏日餐饮、旅游、暑期旺季,不断丰富“夜”态,重点打造大型5D行浸式实景演出《银耳传奇》夜间消费产品,精心举办“端午游园会”“冰爽通江·嗨啤狂欢季”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集视觉、听觉、味觉为一体的饕餮盛宴。开发的通江银耳系列美食、研发的通江银耳文创产品、建成的通江银耳主题酒店等以银耳为媒介的旅游产业正在勃发生机。

  “未来,通江花月夜还将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扩大规模,擦亮‘天府旅游名县’的金字招牌。”通江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雨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