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6日电 (刘刚 吉言阿林)今年以来,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委组织部,总结运用打赢脱贫攻坚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经验,积极探索践行“1234”工作法,精耕“选、育、管、用”四个环节,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突出精选派优,立足“1”条选派主线
始终坚持“‘第一书记’必须是中共党员,具有1年以上党龄和2年以上工作经历”这一条硬性要求,严格遵循“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的人选条件,充分考虑驻村干部与所驻村的匹配度,对人选进行科学搭配、优化组合,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突出精准培育,搭建“2”个培育平台
持续完善驻村干部“全链条”培养机制,用好用活驻村干部“育苗池”和“成长梯”,统筹把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安排,推选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参加省市调训,目前已“全覆盖”培训驻村干部上千人次,进一步提升了驻村干部的综合素能。
突出精细管理,深耕“3”条日常管理
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明细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明晰驻村干部工作职责,确保工作有指导、有遵循;细化形成年度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清单,制发每月重点任务工作清单,推动驻村干部进一步明晰职责、理清思路;会同纪委监委、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展重点督查,“全覆盖”调阅考勤记录和工作日志,“点对点”反馈问题,推动驻村干部真正下沉一线、发挥作用。
突出精心保障,落实“4”个待遇保障
严格落实驻村干部一次性安置费、生活补助、乡镇补贴、工作经费等四方面的待遇保障,划拨驻村干部各类经费累计395.3万元,常态推动省委关心激励政策兑现落实;依托“马边党建、微政务、策马扬边”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驻村帮扶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驻村干部进一步接续奋斗、担当作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