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5日电(吴平华 王春艳 陈勇波)“经答辩委员会5人不记名投票,五票同意Asif Ali(阿西夫·阿里)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成绩为87.8分,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近日,在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随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答辩决议,标志着宜宾首个全自主培养的外籍博士通过答辩,成为第一个即将从宜宾大学城毕业的外籍博士。

顺利通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Asif Ali来自巴基斯坦,自团队2021年3月入驻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后,在先进的实验设备支持下进行学术研究,并在宜宾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他的研究方向为“车辆馈能减振器优化理论与振动控制研究”。
在当天的答辩会上,Asif Ali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阐述了自己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针对现场评审专家的提问一一进行了回答。
“双功能馈能减振器设计可以使整个电动汽车不仅有一个单独的一个燃料电池,在减震时去产生更多的能量,从而让整个汽车更加低碳环保,还能最大限度减少悬架系统的振动,提高驾驶舒适性。”Asif Ali说,为了完成这项研究,这两年他走访了宜宾的多家汽车企业,从汽车的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都进行了深入了解。他很感谢这些企业的无私帮助,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为宜宾的汽车产业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Asif Ali还表示,他将把学习成果带回自己的国家,将研究成果用于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他也会尽自己所能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巴更多科技、文化上的交流,为中巴友谊的提升尽一份力量。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张祖涛表示,目前他所带的团队里面,包括Asif Ali在内,一共有6位国际化的博士留学生,分别来自巴基斯坦、伊拉克、苏丹等国家。“他们毕业回国以后,将会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文化,在宜宾感受到的风土人情带回他的国家。这对于我们宜宾的国际化,对我们促进交流有着积极意义。”
“首位外籍博士在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顺利完成答辩,是宜宾人才培养新的尝试,为下一步外籍博士、硕士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也为研究院将来拓展教学科研提供了更多路径。”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副院长罗霄表示,西南交大宜宾研究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宜宾产业发展开展硕士、博士培养,让科研课题和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一起成长。
来自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江新区分局副局长杨韵表示,作为三江新区职能部门干部,见证宜宾首个全自主培养的外籍博士通过答辩,且论文研究方向与三江新区的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十分高兴。因为这些高层次人才的科研为三江新区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多科研力量。当前三江新区内的凯翼汽车、中车智轨等企业均在研发新一代产品,其核心目的就是在提高车辆的性能,以及提升乘坐的舒适性。这个课题对于三江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
近年来,宜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海外留学生,不仅促进了宜宾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也进一步提高了宜宾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截至目前,宜宾市留学生在册678人,在校留学生558人,主要来自俄罗斯、孟加拉、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尼、老挝、越南等国家。
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副局长曾振华表示,宜宾面向国际化办学,培养人才,不仅丰富了人才培养结构,也利于更多人才毕业后扎根宜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下一步,他们会将这种模式继续扩大,培养更多的人才,让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留在宜宾、扎根宜宾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