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8日电 (邹立杨)自2010年以来,泸州先后选派7批、383名援藏干部人才接续奔赴乡城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三措并举推进乡城县造血蓄能稳定发展。
强队伍凝心聚力,推动结对帮扶再谋发展。
泸州强化援建队伍组织建设,持续增强帮扶成效发挥。选好“领头羊”。选择既有基层实干经验,又有机关从政经历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领队”,坚持队长示范带动、干部齐心协力,凝聚最大援建力量。育好“先行者”。依靠“榜样力量”引领干部争先、学先、赶先、当先,增强集体竞争力、凝聚力。13年来,泸州对口帮扶乡城县干部人才获得省级表彰表扬51名,州县级表彰表扬75名,提拔晋升47名。办好“暖心事”。成立“泸州帮扶之家”,设立阅览室、健身房等休闲运动场所,采取政治上关爱、工作上支持、管理上严格、生活上体恤的关心关爱措施,落实援藏干部日常食宿、生活补贴等待遇。
定制度培根铸魂,推动结对帮扶再出新招。
第七批对口帮扶队实施工作指挥长(领队)负责制、定点结对帮扶制、项目清单推进制、资金使用监管制、人员纪律约束制等“五项制度”,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促效。实施工作指挥长(领队)负责制。成立由挂任乡城县委常委、副县长郭建担任指挥长的“泸州驻甘孜州乡城县指挥部”,统筹安排各项事宜。实施定点结对帮扶制。实行项目定点结对、村(民)定点结对、师徒定点结对帮扶制,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实施项目清单推进制。实施分管领导指导、业主单位主抓、帮扶队员协助的“三位一体”推进模式,以“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四是实施资金使用监管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储存、核算、使用,随时接受各级督查,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五是人员纪律约束制。严格按照《泸州市对口帮扶乡城县干部人才管理办法》履职,自觉履行任职期间学习、议事、保密、安全等13项干部管理制度。
抓项目强基固本,推动结对帮扶再创佳绩。
援建工作启动以来,泸州市委、市政府累计安排资金4.12亿元,扶持乡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特色产业等项目85个,通过“输血”带动乡城“造血”“蓄能”。人才振兴。组织全体队员在挂职单位开展传帮带,累计帮带1000余名本地干部;选派50名乡城党政干部赴泸县挂职交流,协调乡城县组织开展本地干部人才培训,为乡城县乡城振兴、共同富裕短缺人才提供智力帮扶。医疗健体。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先后选派7支医疗队伍前往乡城,15家医院与乡城县结对互访交流10余次。教育促智。选派95名教育人才援建乡城,参与教学管理督导、课题研究、“1+N”结对等活动。大力开展实施校舍建设、爱心捐赠等工程,累计投入820万元。文旅添财。投入1.7亿元,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综合体。完成乡城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乡城县旅游城市建设、乡城县环亚丁两小时旅游圈(青德乡仲德民族风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致富。先后投入850万元,助力乡城“苹果+藏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22年,被评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帮扶实施木雅通蓝莓产业园提档升级、“藏猪”保种基地建设、“遇见香巴拉”田园综合体土壤改良及优质果苗培育、藏猪保种繁育基地10kv线路建设等项目。园区造血。投入6000万元,助力实施高原土豆粉厂实验室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康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乡城县精准扶贫电子商务及香巴拉农特产品市场建设、乡城特色农产品泸州营销网络体系建设等项目,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