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简阳市玉米机播高产示范现场会举行
2024年05月17日 13:2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7日电 (吴平华 肖莹)“大战红五月,双抢农事忙”。当前正值夏粮收获、大春播种的关键时节,为深入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玉米高产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高成都东部丘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效率,近日,由简阳市农业农村局和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简阳市玉米机播高产示范现场会在青龙镇联合村召开。

遥控履带自走式玉米播种机。 肖莹 摄
遥控履带自走式玉米播种机。 肖莹 摄

  在刚刚采收完小麦的示范现场,多台农机设备正有条不紊地来回穿梭演示。深翻、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一条龙的无缝衔接,大大节省了人工。播种现场分别操作展示了普通玉米播种机、遥控履带式自走播种机和履带自走式电动大豆玉米播种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勤现场介绍了夏玉米机播高产示范关键技术,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大户直观了解了几种玉米播种机的特点。

  现场演示的遥控履带自走式玉米播种机,可实现电驱履带式、远程遥控控制、电驱播种器、株距无级调节、施肥播种一体,一次可播种3行,播深达4-7分米,工作幅宽2.1米,可一人同时操纵多台机器,提高播种效率。

  此次玉米机播示范地,是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整治撂荒地的有效成果。自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以来,联合村党总支牵头制定村级撂荒地整治方案,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以村级微网格为单位,地毯式开展撂荒地摸排,摸清全村撂荒地数量、位置、土地现状、承包关系、撂荒原因及年限等基本信息,对通过“土地流转+分红”、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鼓励村民自主恢复耕地并经营等多种方式有效整理利用撂荒地400余亩,根据土地条件和村情实际,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发展玉米、小麦等粮油产业,实现撂荒地从“沉睡”到“觉醒”的华丽蜕变。目前,联合村已建成玉米育种示范基地201亩,麦田基地1000余亩。

  近年来,青龙镇立足丘区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推进五良融合,多模式整治撂荒地共计2000余亩,积极促进增加粮食产出1200余吨,增加收入2000余万元,有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为全镇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青龙镇组建了以高级农艺师为主的农业技术小组,结合撂荒地耕作条件,提出耕种建议,提供技术指导。并加强与川农大、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联系,邀请农业专家到场指导,推广新品种,建成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免耕飞播和油菜全程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区,引进玉米播种机、无人质保机,通过农业技术提升确保复耕后撂荒地有收成。

  坚持分类施策,推行多种整改模式。推行代耕代种模式,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代为耕种管收,作物经营所得归农户所有,农户支付相应的社会化服务费用,整改撂荒地243亩,增加粮食产量140余吨。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整治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对群众无力耕种的土地进行集中整治,整治后耕地集中经营,用于种植主要粮油作物,整改撂荒地1500余亩,增加粮食产出900余吨。

  为了提升撂荒地整治质效,促农增收,青龙镇大力推动产业融合。以园区建设带动规模化经营,持续推进生猪种养循环万亩产业园区建设,累计招引企业9家,外引内培新型经营主体132个,由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引导散户参与整理撂荒地和零散土地,通过大力推广无人机直播、机械化耕作,实现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规模化生产1.53余万亩。

  同时,以初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简阳虹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持续推进生姜、蒜等蔬菜冷藏、初加工的基础上,尽快发展姜(蒜)片、姜(蒜)粉等深加工产业,指导简阳新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升粮食烘干能力,推进大米、面粉、粮油等粮食深加工,实现一二产业无缝连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以“稻花香里”生态农庄、“食光森林”康养基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立足规模连片的菜花廊、麦浪田等大地景观,结合竹熙间林盘修复等项目,举办赏花节、稻虾节等活动,打造以垂钓、民宿、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推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