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6日电(赵洋)灾害信息员虽主要从事灾害信息的收集、传递等工作,但却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在泸州市纳溪区有一支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队伍,他们细心捕捉灾害发生前的细微迹象,实现了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切实把灾害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成灾之前。
灾害风险早察觉,提升隐患侦查“嗅觉”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按照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近日,纳溪区减灾委办开展2024年全区基层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及比武竞赛。
纳溪区持续深化教育培训,以增强灾害风险隐患识别能力、提高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业务水平为重点,组织全区灾害报送员参与线上、线下业务培训及“点对点”座谈交流,“手把手”指导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的操作流程、信息统计方法等。着重培训对值班值守和突发信息报送工作进行系统讲解,以及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进行全面剖析与解读,全面提升全区基层灾害信息员的风险排查“嗅觉”。
据悉,该区持续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构建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息报送及处置队伍,现有灾害信息报送员338人,覆盖全区13个镇(街道)、156个村(社区)。同时,全区为提升基层灾害信息员应对处置突发自然灾害能力,已分两个批次向全区配齐前置应急防护装备156套,确保救灾工作需要时能迅速、及时启用,为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打下坚实的人员基础。
跟进核实早处置,夯实灾害预防“警觉”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纳溪区地质灾害多发,风险隐患错综复杂,成功避险并非偶然,关键在于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区灾害信息员在对灾害风险隐患信息进行报送、核实、处置过程中,严格落实“三个必须”,即必须客观真实、必须现场核实、必须描述准确,确保“入网”信息不失真、不漏项、不倒灌。无数次的救灾实践一再证明“防胜于救”的理念,成功避险的案例提醒着每一个人夯实灾害预防“警觉”。
据悉,今年入汛以来,纳溪区累计紧急避险转移259人,出动应急处置1206人次,无因灾致人员重伤、死亡、失踪事件发生,“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对守护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