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0日电(吴平华 李媛媛 刘薪)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整合优势资源、聚焦群众期盼,在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切实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春节前夕,在叙州区赵场街道五香社区鑫嘉园小区,来自社区“红五星”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不仅为群众开展了送春联、义剪、义诊等活动,还在现场开展“新春反诈,守护您的钱袋子”宣传活动,在向群众送出新春祝福的同时,也为群众财产筑起了一道“安全门”。
“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身份证、银行卡,特别是手机短信验证码这些不能够告诉别人。”72岁的社区居民张太清表示,平时社区在居民隐私方面管理得很好,感觉心里很舒服、很安心。

近年来,五香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打造了“红色五星汇力量、服务增效聚民心”社区服务品牌,成立了“红五星”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由退休党员、退役军人、法律工作者、社区贤才、驻区单位技术人才等组成,针对居民全方位的需求,依托“红五星”志愿服务队促进居民参与,激发居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多主体合作互动的治理形态,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
“我们物业从2023年起加入了五香社区‘红五星’志愿队,每年都会和社区联合开展各式各样的业主服务活动,为社区治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鑫嘉园小区项目经理李小兰说。
2024年,五香社区“红五星”志愿服务队通过制定特色服务项目,开展了龙虾节、坝坝宴、亲子互动、义剪、义诊等近百场活动。
“下一步,社区将结合社区社工站建设,整合多方资源,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力量,收集整理群众意见诉求,针对群众需求设计定制化志愿服务项目,增强社区与居民的黏性互动,进一步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五香社区“红五星”志愿服务队联络人杨畅表示。
建立一支具有一定专业化服务水平、扎实工作作风、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志愿者队伍,是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的有力保障。而在叙州区蕨溪镇后坝社区村,通过推行“积分制”,激发了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带动村民转变为基层治理“参与者”。
“今天把大家请到这儿来,是为了宣传‘川善治’。‘川善治’平台能够反映大家的心声,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在‘川善治’上发表。”在蕨溪镇后坝社区村,一场畅所欲言的群众“坝坝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绍强正在向群众推广“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提高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我每天都会关注这个平台,上面不仅有‘三务’公开信息,让我们晓得村务信息,还有防洪防灾防火等相关宣传知识。”后坝社区村村民黄世祥表示,平时还能看到邻居们的日常生活,感觉就像一个很大的“朋友圈”。
近年来,蕨溪镇后坝社区村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基层治理焕发新面貌,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后坝社区村也先后获得“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宜宾市和美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截至目前,蕨溪镇后坝社区村共有529名村民入驻“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平台,并在平台上达成了“五星社区”。
“我们村依托乡村治理平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管理,增强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转变群众从被动到主动的主人翁意识。”叙州区蕨溪镇后坝社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绍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探索更多适合村民需求的治理方法,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群众有所盼,治理有所为;发展有所需,治理有所行。近年来,叙州区全面发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基层治理效能得到大大提升。全区持续推进“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已入驻叙州区村庄301个,服务村民81552人。2024年,叙州区基层减负工作入选2024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区共开展和美乡村文化节、社区文化节等各类特色活动、主题活动700多场,参与群众60余万人次。同时,搭建全区群众素质培训服务体系,引入专业枢纽型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成功探索“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名师接单”服务模式,组织各类培训课程400场,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