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国新闻网

四川省委统战部原部长王于谈统战:交朋友要少点衙门气,多一点人情味
2021年07月01日 1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四川省委统战部原部长王于。四川省委统战部 供图

  中新网成都6月28日电 题:四川省委统战部原部长王于谈统战:交朋友要少点衙门气,多一点人情味

  作者 单鹏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党的重要法宝。统战工作主要是做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政策性很强,人情味很浓,艺术性很高。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四川省委统战部工作的几年,我一直强调要广泛地交党外朋友。交朋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真诚,对党外的朋友感情应该真诚;第二是要尊重,我们在工作中一直很强调尊重党外朋友。”近日,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四川省委统战部原部长王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王于,女,1931年生,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王于历任成都市第一商业局副局长、局长,成都市副市长,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四川省第六届政协副主席,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届政协委员。1986年2月至1991年8月,王于任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

  谈到统战工作,王于表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统战部的基本职能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自己在担任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期间,围绕这四项任务,始终坚持团结、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以诚相见,为党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促进四川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

  “1986年我从成都市常务副市长任上调到四川省委统战部当部长,当时还兼任省台办主任,同时参加省政协工作,1996年从省政协副主席岗位退下来时,整整干了10年的统战工作。”王于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统战工作处于快速恢复、蓬勃发展阶段,“过去,统一战线是以社会主义为旗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这样统一战线工作的包容性就很大了。”

  王于说,随着政策落实,当时各地党委更加重视统战工作,民主党派、有关社会团体逐渐恢复、发展,港澳工作、对台工作呈现出新局面,统战工作开始进入活跃时期。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党和党外人士的关系非常融洽。

  在统战工作岗位上,王于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在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要做好统战工作就要搞好联谊交友。“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特别是广交挚友、诤友,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优良传统。那个时候我们的朋友圈极大地扩大。与这些朋友打交道,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1991年,王于听取隆莲法师(左)的建议。四川省委统战部 供图

  据王于回忆,原国民党高级起义将领李振起义后,长期在四川任职。上世纪80年代,李振赴美探亲,但住了不到半年就回国了。“李振说,‘梁园虽好,总不如自己的祖国’。李振还捐了自己的财产,一大家人全靠他的一点工资来养活,但他从没向组织伸过手、叫过困难,一直到去世,他家里都非常简朴。虽然他是原国民党将领,但我觉得他确实非常爱国,这样的例子还多。”

  统战干部要实现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把更多党外优秀人才凝聚在一起,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王于特别强调要真诚、尊重与平等,十分重视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处理党与非党关系,既要坚持原则,按党的要求加以引导,又要尊重党外人士、平等待人,以诚相见,交心知心,以心换心,要少点衙门气、官气,多一点人情味。要有一批对党的事业坚定执着、胸怀宽广、善于交朋友、甘于默默奉献的同志,统战工作才能做好,统战事业才能发展,法宝作用才能体现。”

  “这些年,我们国家发展变化很大,统一战线的‘面’也扩大了很多,工作任务比过去更加繁重、复杂。”谈到如今的统战工作,王于语重心长地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没有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统一战线,光靠“单打独斗”是难以实现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不管是在战争时期、革命时期,还是和平时期,统一战线都很重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统战工作肩负的使命任务越来越艰巨。”

  王于表示,“虽然时代不同,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老一辈革命家为统一战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学习他们做统一战线工作的精神风范,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