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新网四川

宜宾:齐心播种石榴籽 民族团结李花开
2024年08月06日 14:0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6日电 (吴平华)每年的春夏,是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喜迎八方宾客的旺季。春天,开满山野的雪白李花,如梦如幻,犹如铺上层层白雪,吸引着众多摄影师和画家们前来创作。到了六、七月,满山的李子成熟,上山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穿汉服的游客打卡春风村猫儿湾。宜宾市委统战部。供图
穿汉服的游客打卡春风村猫儿湾。宜宾市委统战部。供图

  作为新时代“春风经验”的发源地,谁能想到,这个被树立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典范的春风村,曾是一个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人才外流的落后小村庄。直到2004年,王家元被春风村村民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面对春风村“穷山恶水”的现状,王家元请县里专家对村里土地进行会诊,科学治山。春风村共有3个组,春风组位于山脚,一半是荒山地,漫山是嶙峋的巨石块。乱石缝里的黄泥,虽然不适合种庄稼,但特别适宜种李子树。中沙组位于山腰,是坡耕地,适合发展花卉。龙塘组在山顶,寒冷多雾,适合种茶叶。王家元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带领春风各族人民一同种李子树、茶树,又把经商打拼得来的经验,用到村产业发展上。

  村里引进开发商,盘活土地资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数千亩的李子、花卉、茶产业……荒山上种满植被果林,既保持了水土又结出了果实。在村党组织带领下,各族人民群众苦干实干巧干,蹚出了华丽蜕变、乡村振兴的路子,建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各族人民共同发扬春风村“苦干、实干、巧干”精神,采取“支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依托佛来仙居园林、春风茶业、云上石漠现代农业等公司,升级改造春风茶厂,壮大李子、茶叶、花卉、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黄精等循环经济,打造立体农业。充分发挥李子、茶叶、花卉等专业协会的作用,创建“春风李”“春风粉条”和“春风龙井”等产业品牌,品牌效应进一步激活;聚焦种养融合兴一产、村企融合兴二产、农旅融合兴三产,高标准建设500亩“水茨坝粮油现代种植示范片”,打造水果、良繁茶叶、林下中药材等6大特色产业区。

  招引内培在村企业37家、新型经营主体58家,6家企业上规入统。春风村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4A级景点建设标准,依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对美丽乡村建设、全村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布局,依山就势进行景观打造,“李园仙居”“生态茶园农家”“绿色茶坊人家”美丽嬗变,农耕文化广场、迎春风广场、茶文化主题公园、跌水瀑布、龙塘老井改造、茶坛雕塑、龙隐坨雕塑、五月朝天观光廊、小型生态停车场等全面建成。投入470万元,实施房屋风貌整治、人居环境整治,投入1190余万元,实施公路拓宽工程、硬化工程、黑化工程,投入资金254.5万元,修建游步道、旅游观光道,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完善游客中心、乡村客栈、休闲亭等服务设施,修建农耕广场、迎春风广场、茶文化主题公园,打造集自然风景、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旅游景区,并引进农旅企业投资2亿元打造春风山庄并投运,吸引游客14万人次,农业综合产值实现2.24亿元。

猫儿湾李花节,花下的苗族姑娘。宜宾市委统战部。供图
猫儿湾李花节,花下的苗族姑娘。宜宾市委统战部。供图

  目前,春风村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大家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积极参加“卫生庭院”“和谐农家”“五好家庭”“石榴籽家庭”等各种文明创评活动,创评率均在95%以上。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近10年来,没有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春风村在两个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创新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许多荣誉。春风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生态文化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最美乡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好村”“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春风村党委书记王家元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宣部“时代楷模”等荣誉。健全完善以春风村党委为统领、3个村党支部为支撑、5个产业党组织为补充的“1+3+5”组织架构,健全“1+8”区域化联村党建体系,依托宜宾春风村政学院阵地及5个便民服务点,开设“春风讲堂”固定讲、组建“宣讲分队”流动讲、搭建“议事平台”大家讲,建立村班子目标承诺、党员示范领诺、群众监督践诺机制,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力。深化精神文明“735示范工程”,传承家风家训、修订村规民约,以党群联结促共建,设立“基层治理面对面”议事室,按小组优化19个片区治理网格,创新“三代办两回访一监督”工作法,提升思想文化建设。春风村“735”工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肯定为“筠连模式”在人民大会堂做汇报并予推广,四川省十次党代会将“春风经验”写进了大会报告,正在全省推广,成为各地学习的新榜样。春风村物质基础不断增加,精神食粮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春风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始终践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共同体理念,将民族团结创建与“全域春风”行动深度融合,带领全村各族群众“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团结同干、共同致富”,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春风石榴精神”,总结出一套“建强一个好班子。

  培育一众好典型,以示范带动促才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春风石榴经验”,春风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生态文化村、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好村、十大美丽乡村。目前春风村已打造成筠连县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创新基地,春风模式已成为全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示范。

  王家元表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解决好民生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下来的工作中,春风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团结带领春风村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中实干担当,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道路上走在前列,干出成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