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新网四川

宜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民族团结示范
2024年09月17日 19: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7日电 (吴平华)九月的宜宾,骄阳似火。一场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一幕幕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场景,再一次将宜宾市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向高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进机关。宜宾市委统战部 供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进机关。宜宾市委统战部 供图

  宜宾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在宜宾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营造了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和声的浓厚社会氛围。

  宜宾,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团结融合之地。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系统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坚持“三有”工作举措,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宜宾各族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进学校。宜宾市委统战部 供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进学校。宜宾市委统战部 供图

  坚持宣讲有标准。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注重宣讲受众群体、注重宣讲逻辑结构,首次形成《宜宾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通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路径作为宣讲通稿的重要内容,重点讲清楚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让全市各级干部职工准确理解、准确把握、准确宣讲,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不偏向、不跑调、不走样。

  坚持宣讲有影像。注重“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线上充分整合市、县(区)、乡镇统战微信公众号矩阵资源,开辟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147个,主要通过现代传媒等方式开展对外宣传报道。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到各行业各领域,做到全面系统推进。

  坚持宣讲有载体。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把落实“第一议题”、巩固“第一阵地”、用好“第一课堂”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面向领导干部的头雁工程、面向党员干部的群雁工程、面向青少年的青苗工程、面向社会群众的浸润工程,有效借助“三江听潮”“竹乡先锋”“马背上的宣传队”等宣传载体,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志愿服务者进社区、进村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宣讲2万余人次,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群众逾100万人次,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

  宜宾市各级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讲述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光辉历史、讲述新时代宜宾各族群众携手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动人故事。通过一场场宣讲,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宜宾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用实际行动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辉煌篇章”。(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