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新网四川

全国模范杨学东:把各族同胞当亲人
2024年10月08日 13: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8日电 (吴平华)近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宜宾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杨学东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表彰。杨学东表示,“作为四川省和宜宾市推荐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我怀着非常激动和自豪的心情,参加了9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将进一步珍惜荣誉、努力工作,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学东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宜宾市委统战部 供图
杨学东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宜宾市委统战部 供图

  杨学东,男,苗族,1968年10月生,四川珙县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共宜宾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自1988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杨学东同志历任教师、乡镇党委书记、县民宗局局长、监察局局长、副县长等职,他常说“作为少数民族公民,各族同胞是我天然的亲人;作为民族工作干部,民族团结是我终身的事业”。他先后在市、县民族工作部门工作已有15个年头,为基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他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9年所任职单位(市民宗局)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9年以来年度考核连续5年优秀,荣记“三等功”嘉奖1次。

杨学东调研指导民族地区发展。宜宾市委统战部 供图
杨学东调研指导民族地区发展。宜宾市委统战部 供图

  谈到民族工作,杨学东感概道:“我的经历是同时代少数民族干部的一个缩影,我个人成长过程的充分彰显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可以说我取得的任何成绩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多年来,他把这份感激转化为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的坚定与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宜宾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相对集中的几个县(区)地处小凉山、乌蒙山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为帮助落后民族地区发展,他积极对上争取民族地区待遇县重大优惠扶持政策,争取到民族专项资金3亿元,民族地区累计增加税收留成资金约30亿元,赋能了宜宾民族地区发展。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期间,他带领市民宗局干部职工用心用力帮扶珙县观斗苗族乡白仁村、洛亥镇火石村、叙州区普安镇英明村,助力如期成功脱贫成为“小康村”。

  2019年,在实地走访屏山县少数民族群众过程中,他发现周边市(州)彝族同胞因自发搬迁等原因流动到宜宾市,部分人员在原户籍地和我市都未能享受到扶贫政策,他积极呼吁协调扶贫移民局等部门,将流动彝族贫困同胞600余人纳入宜宾市扶贫政策覆盖范围,用行动落实脱贫攻坚“不拉下一个民族、不拉下一个人”。

  作为宜宾市民宗局主要负责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如何在宜宾落实落细,是他始终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他深刻领会文化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作用,牵头承办了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第八届民族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策划并成功举办了4届全市少数民族歌手大赛,同时,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宜宾市委统战部与宜宾学院校地合作成立市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被命名为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我是苗家人,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杨学东同志牢记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像对待亲人一样真挚对待各族同胞,在市民宗局经费中专门设置救助金,每年救扶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家庭60余户(人),协调解决跨区域来宜居住、务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依法享受平等权益和优惠政策1100余人次。近年来,他个人带头捐款2万余元,并协调宗教界人士抗疫、救困捐款100余万元,先后帮助受灾、因病同胞10余人走出困境。

  在市民族宗教局主要负责人岗位上的13年来,杨学东深入边远的民族地区走访、慰问,足迹踏遍了全市每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由于山高路远、气候恶劣,他多次在奔赴彝乡苗寨途中,遭遇意外、险情,但只要伤势不重,他都坚持继续前行。

  2019年6月17日,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波及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珙县珙泉镇鱼竹村,造成该村道路、通讯中断,并有多处房屋倾塌,村内664户3187名各族同胞受灾,2366人被迫紧急转移。得知灾情后,杨学东冒着余震、塌方等危险,及时赶到灾区投身救灾工作,他带去帐篷、行军床、垃圾桶等救灾物资,耐心疏导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增强了各族群众抗震救灾信心,迅速实现了恢复重建目标。

  2022年,珙县苗族小学生刘波因突发脑部疾病,需要紧急做开颅手术,但其家庭属于脱贫户,面对动辄10余万元的高额手术费用,刘波父母无奈向市民宗局打来求助电话。“抢救孩子要紧,马上送医院,后面的事情我们一起解决”,杨学东坚定的话语给了刘波父母信心,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发动宗教人士捐助款项,并带头捐资2000元,募集到手术费用4.6万余元,帮助刘波顺利完成治疗并成功返校。在他身上这样热心帮助各族群众的故事还有很多,受到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