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学术文集》新书发布会在眉山举行
2023年11月20日 19: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0日电 (记者 岳依桐)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巴蜀书社协办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学术文集》新书发布会”19日在眉山成功举行。

  202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迎来70岁生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学术文集》正是为庆祝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70周年而精心策划,收录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批老一辈杰出文物考古工作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度重视本次发布会,特别邀请到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四川大学教授彭邦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华致辞。

  发布会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发布会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文集作者代表,文保专家曾中懋,三星堆考古研究领域资深专家赵殿增,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黄剑华,文博、考古专家张肖马,以及文集作者亲友代表,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秦学圣,著名先秦史家、考古学家沈仲常,著名考古学家、道教文化研究专家王家祐的亲友们,均盛情出席此次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发布会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巴蜀书社总编辑白雅对本套文集的编纂、出版情况进行了总体介绍,对作者表达了由衷的敬意,表示巴蜀书社将继续密切关注各项考古成果,通力整合文博资源,积极与文博考古研究机构、专家合作,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推动四川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奋力打造具有巴蜀特色的“考古文博”板块。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回顾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7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考古成就,说明了发起出版本套文集的初衷,深度阐述了本套文集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文集作者及其亲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70周年表示了热烈的祝贺,表明70年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机构、人员、职能等方面的调整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对于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转化和创新。

  谭继和对出版本套文集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时代精神引领”“立足学术研究”“探本溯源传薪火”“探索未知走新路”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他在致辞中还回忆了与文集作者们的交往经历,举例说明了文集作者们从事考古研究工作的几大特点,即“求实与立论并重,重视新发现,重视体系性建设,重视会通研究思维与研究范式,重视文物活化利用,重视兼容引进”。最后,谭继和赠诗一首作为致辞结尾:“巴蜀考古荟名家,鼎鬲琢磨数恒沙。不羡履蹈买歌舞,田野珠玉是生涯”。

  四川大学教授彭邦本在致辞中回忆起自己在大学时代就开始接触到本套文集作者们所写的文章,自觉受益良多。他谈到了历史学研究需要考古发现的第一手材料,还认为中国的考古学家有一看家本领,那就是善于把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紧密结合,并表示本套文集的作者们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典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华在致辞中回忆了他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其前身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特殊渊源,举例诠释了沈仲常先生、王家祐先生、李复华先生等师友对他的指导、帮助和启发。

  随后,在场的领导、嘉宾、作者亲友代表受邀上台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学术文集》揭幕并合影留念。会后,大家还就新书的出版、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