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绵竹:“非遗+研学”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2024年07月23日 19: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3日电 (唐妮)进入暑假,旅游市场人气愈发高涨。绵竹市依托非遗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实施“研学+旅游”战略,开发出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非遗“研学游”活动,不仅助力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也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体验年画创作过程。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体验年画创作过程。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段时间,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每天都有不少研学团队和游客前来感受年画之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在绵竹年画展示馆,讲解员为学子们详细讲解了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和创作手法,古老的年画拓印技艺、琳琅满目的年画衍生品让大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馆内珍藏的一幅幅精致的年画作品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研学过程中,学子们边走边看,积极参与互动和讨论,从视觉、触觉和听觉上沉浸式体验了绵竹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入了解绵竹的非遗文化。“通过这次研学之旅,让我切身领略到了独具特色的年画文化,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和体验。”来自成都的学生李婉秋说。

学生现场感受绵竹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学生现场感受绵竹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绵竹年画博览园,来自德阳的20余名孩子兴奋地穿梭在各个展区,年画艺人现场展示了木版年画的创作过程。勾线、上色、点金、渲染……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和色彩盘,跟着“师傅”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不一会儿,年画童子、仕女、门神等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年画作品便跃然纸上。

  “相比于之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这样边玩边学的研学游模式,更有特色和吸引力。孩子们通过体验年画的制作,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看着女儿绘制出一幅色彩明亮的年画作品,家长张女士欣慰地笑了。

  据绵竹年画博览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暑期后,家长和孩子们都喜欢与绵竹木版年画“亲密接触”,从6月20日起,绵竹年画博览园陆续接待来自各地的研学团。截至目前,已经接待了10余个团队,每期人数在20人到50人不等。为了丰富游客的研学体验,绵竹年画博览园还进一步拓展了“研学游”的内容,在参观的基础上,增设年画拓片、年画彩绘、陶艺制作等体验环节,很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孩子们正在体验制作木刻年画。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孩子们正在体验制作木刻年画。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满足游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今年暑假期间,年画村以非遗元素为生动载体,依托绵竹年画浓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景区特有资源,紧扣不同人群的需求,做好研学产品打造、研学路线课程规划等。由非遗传承人面对面授课,带领游客体验布艺年画、陶版年画、蜀绣年画等创新年画的制作技艺。同时,融入国学、剪纸、扎染等传统文化活动,为游客打造出一个个生动的研学课堂,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机遇。

  随着暑期旅游消费需求的加快释放,近年来,绵竹市不断丰富文旅消费供给,围绕“研学+旅游+教育”推出新产品、新业态,充分挖掘非遗文化优势,探索出非遗项目的创新应用方式,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研学活动,拓展文旅体验新空间,用非遗的“活”起来带动旅游“旺”起来,让非遗传承人、村民成为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