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3日电 (陈思錤)初冬的傍晚,夜幕低垂,乐山市犍为县罗城古镇船形街古戏楼前,一场精彩纷呈的麒麟灯舞正在上演。
“麒麟灯舞起源于清朝,集舞蹈、音乐、武术、美术于一体,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符号,维系着罗城的文化血脉……”灯光璀璨、鼓声震天,在观众的欢腾声中,一个小伙子正将罗城古镇的历史文化与民俗传统向身旁的游客娓娓道来。
他叫刘浩然,与一些“90后”一样,也曾留学海外、闯荡百强,干过工程预算、人事管理等技术活,向往着大都市的繁华。但心系患病的母亲,十年前刘浩然还是决定回到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见证了罗城古镇30多年风雨变迁的刘伦烟酒副食店。
告别快节奏、高薪酬的工作,刘浩然开始找寻另一种生活方式,从小就对麒麟灯、蔡氏武术等罗城特色非遗项目颇有兴趣的他很快有了新的志向:“这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人文气息,我想多吆喝几声,让更多人发现它的美。”
在做好店铺经营的同时,刘浩然一点一点拾起儿时的回忆,潜心研究古镇文化,成为一名“非官方”的专业向导,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特色民俗与美食小吃,渐渐在罗城镇有了名气。
三宫五庙、桥牌饮茶……岁月赋予这座烟火小镇独特的韵味与温情。每逢节假日,古镇上都会举办各类民俗展演活动,游客络绎不绝,店铺的流量也显著提升,这不仅得益于地处景区入口的区位优势,门口的“烟火火”便民服务牌也为他“招揽”了更多生意:借一块充电宝、买一点土特产,配上“刘向导”的免费讲解,游客漫步古镇时总能收获满满的沉浸感。
刘浩然的顾客不乏“00后”甚至“10后”,骑行、篮球、音乐、游戏、潮玩……这些兴趣爱好自然也少不了,共同的话题串联起流行与传统,在与刘浩然的闲聊交流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了解并爱上了非遗民俗。
“蔡氏武术以峨眉派赵门武术为基础,融合北派及其他门派所长,注重内外兼修、磨练心性。”今年暑假期间,古镇上迎来了许多前来采风写生的美院学生,刘浩然向其他们介绍起与麒麟灯并称“罗城双绝”的蔡氏武术,一幅幅充满张力的人物速写跃然纸上。
刘浩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并非停留于形式,其中与人为善的精神内核更是塑造了他的热心肠。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免费送货上门以外,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主动投身于罗城镇助老扶幼志愿活动中,乐于助人的性格使他在古镇里积累起良好的口碑。
今年7月,镇上的空巢老人邹树清不慎在家中摔倒,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打电话向刘浩然求助,及时送医后幸无大碍,她多次感慨:“儿子在外地打工,要不是小刘多看顾,我可就危险咯!”
罗城古镇萦绕百年的烟火气始终挥之不散,讲述着那些关于传承、关于信仰、关于生活的动人故事。刘浩然也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打算借助乐山烟草“烟火火”综合服务平台“升级”更多便民服务,还开始学习视频拍摄剪辑技巧,希望通过新媒体传播让罗城非遗的魅力感染更多人,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