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首个“世遗”版春节四川上新700余场非遗活动
2025年01月17日 16:0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7日电 (唐倩)1月17日,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新闻通气会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会上公布,今年春节期间,四川将推出700余场非遗传承展示活动,让“非遗年味”氛围拉满。

新闻通气会现场。唐倩 摄

  今年将迎来首个“世遗”版春节,8天大假群众文化休闲、旅游度假需求集中释放,作为文旅大省的四川预计将迎来新一轮文旅热潮。随着春节升级为“世界遗产版”,传统年俗活动更受关注。

  在春节申遗中,四川阆中春节文化以及自贡灯会、绵竹年画、夹江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关内容参与申报,共同展现了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

  “非遗贺新春·阆中古城过大年”春节文化活动已于1月7日启动,围绕“迎春来、踏春去、抱春归”三大系列主题推出13项子活动,将持续至2月13日。同时,武胜县、屏山县、松潘县、西昌市等地也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古城过大年系列活动。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自贡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非遗贺新春·点亮中国灯”主会场活动暨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将于1月17日晚正式开启。本次灯会共有12组特大型灯组、7组大型灯组、200余组中小型灯组,规模创历届自贡灯会之最。来自全国15个省、直辖市的近50件非遗彩灯作品将集中展陈,在现场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一个“灯会博物馆”。

  今年的绵竹年画节活动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金鼓开道”“喜报阳春”“狮子起舞”“社火平台”“年画人物踩高跷”“喜打春牛”等传统民俗节目,形象地再现古时绵竹民间过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

  此外,2025武侯祠大庙会、乐山大庙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人日游”、广汉保保节、达州“年年登高·人人进步”元九登高节等特色品牌民俗活动,都能带来“非遗”般的年味。

  品味舌尖上的非遗,春节前,非遗年货购物节暨天府旅游美食荟主会场活动将以“1+N”的模式在全省各地同步开启,各地将围绕“非遗购物月”“非遗年货购物节”“非遗好物”等主题举办各类亲民接地气的展览展销活动。

  此外,春节期间,四川将组织开展3大板块2000余项公共文化惠民活动。

  “春到万家”板块推出1600余场次活动,包括“千龙千狮闹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民俗闹春龙狮巡游“十进”、春节“村晚”展示、“百馆联动过大年新春八天乐”主题文化活动、“云上天府闹新春”线上活动等,覆盖乡村、场镇、社区、街区、景区等等,打造群众新春文化大联欢。四川“千龙千狮闹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集中展演计划将于1月23日(南方小年)在德阳市旌阳区举行。甘孜州巴塘县夏邛镇拉宗伙村、乐山市沙湾区葫芦镇祝村、宜宾市南溪区黄沙镇田兴村3个村入选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将结合地方文化,以各具特色的“村晚”展示春节喜庆氛围。

  “文博馆里过大年”板块推出200余场次活动,精品大展将集中上新:四川博物院“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成都博物馆“锦城丝管——文物见证下的音乐成都”展,金沙遗址博物馆“古希腊:神话、英雄与命运”展,四川大学博物馆“群星点亮的夜空——波斯文化艺术四千年”展等高品质展览,进一步丰富假日生活。同时,各大文博场馆也将结合特色举办古蜀文明、诗歌文化、历史遗迹、传统技艺等主题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选择。

  欢庆新春好戏连台,“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板块推出300余场次活动,涵盖川剧、舞剧、话剧、曲艺、舞蹈等近20个艺术门类约2000台(个)文艺作品。四川省川剧院开展“芙蓉国粹川剧秀”驻场演出40场;四川人艺开展话剧《尘埃落定》全国巡演;天府演艺集团演出话剧《双面奇才》,打造2025环梦AI智能机器人科普展;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开展曲艺专场“锦城有戏”、天府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成都、遂宁、达州、宜宾、攀枝花、广元、自贡等市(州)文艺院团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巡演活动,用丰富多彩的高品质文化演展为新春佳节献上浓浓暖意。

  春节期间,四川还将举办“安逸四川 玩转天府”2025年四川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丰富优质产品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营造欢乐祥和氛围。新春文旅消费月活动将聚焦潮玩景区、嗨趣运动、天府手造、舌尖美味、精彩演艺、夜间嘉年华等六大主题,为广大游客带来全新消费体验,持续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据初步统计,春节、寒假期间,全省各地将开展六大主题活动3050场次。(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