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日电 (周俊 刘连福)“红军妇女独立师”的战旗迎风招展,巾帼誓言与男儿壮志交相辉映,入党誓词庄严响起……7月1日下午,旺苍县庆七一学党史行浸式情景体验剧在中国红军城激情上演。演出在序幕“红色召唤”中开启,激昂的锣鼓声与歌曲《当红军最光荣》的旋律交织,该剧通过六大篇章生动再现旺苍红色革命历史,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旺苍革命历史辉煌,自然风光绚烂,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红绿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以红色为底色、以绿色为亮色的独特旅游发展路子,持续擦亮旅游金名片。
以红为魂 赓续优良传统
盛夏时节,中国红军城的游客众多。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进入旺苍,在这里战斗了两年多。”旺苍中国红军城讲解员赵平向游客娓娓道来:“当时,面积还不到2平方公里的旺苍城,一下涌进40多个机关、2万多人。”
如今,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能感受到浓郁的烟火气。在当年红军的被服厂遗址,当地居民王文直经营着“老城缝纫铺”;在曾经的工农剧团附近,居民何建堂做了30年的面饼,他做面饼的手艺是从父辈传下来的,当年红军来到旺苍,何建堂的父辈就做面饼支援红军,现在的店名也叫“红军饼”;文开善老人依旧在红军城药材铺工作,当年红军在旺苍时,他只有几岁;“川陕省工农银行”旧址现成为展销旺苍县脱贫攻坚农产品的重要窗口……
时光荏苒,90多年过去了,铭记着红军历史功绩的旺苍中国红军城,不仅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也成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以绿为韵 绘尽生态之美
青山新雨后,旺苍县五权镇90后村民何亨亨漫步自家山顶茶园,在苍翠尽染、云雾缭绕的美景间架起手机,拍摄视频。
直播带货,茶叶走俏。“今年明前茶,家里的手工炒茶每斤卖到了400元。”何亨亨是返乡创业青年,家有300余亩茶园,通过采茶、制茶、网上销售,不断刷新“旺苍造”名片。
据了解,旺苍县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为了进一步推动茶叶经济与旅游融合,旺苍推出了茶园观光、茶叶采摘、制茶体验、茶艺表演等一系列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亲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上午在木门茶园当‘茶农’,下午在红军城穿军装‘打卡’,晚上还能看这么精彩的演出——这一天的‘红配绿’,值了!”游客杨霞兴奋地展示手机里不同场景的照片。缕缕茶香,巧妙缠绕着红色游线,茶园观光、茶艺展演、茶点品鉴,让旺苍的“绿金叶子”在夜间经济中焕发新生,线上线下销售火热攀升。这生动诠释着旺苍“红绿+旅游”的深度融合。
美食聚人气 活出“长红”效应
“对今天的旺苍,年轻群体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破界力量。”旺苍县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苟晓琼介绍,传统文化、美食烟火都能被年轻群体玩明白,这正是旺苍想呈现的文旅融合体验。
美食是旺苍城市旅游的流量密码。走进旺苍县中国红军城振兴路,汇聚了数家特色美食小吃店。“这样的特色街区日均可容纳上万人体验美食。”苟晓琼说,美食街区既是市井烟火的鲜活写照,也是非遗、民俗文化的展示窗口,传统与新潮在这里交融碰撞,这正是旺苍的生活美学。
“美食+旅游”融合的生活美学成为流量王者。“我们店在旺苍开了10来年,节假日高峰期,一天接待食客近千人次。”普济镇老牌太安鱼店店主杨平子说。
美食带来的城市旅游“长红”效应持续凸显。今年1—5月,旺苍县累计接待游客223.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11.2%,该县夜间集聚游客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
目前,美食已成为旺苍的“活”招牌,苟晓琼说,“酸辣粉”“何小包”“太安鱼”等一系列“活”招牌不仅是一道味觉盛宴,更能成为展现地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吸引八方游客的亮丽名片,让“旺苍美食”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特色符号。
走进旺苍,春看花,夏避暑,秋赏叶,冬赏雪,《信仰之城》净化心灵,嗦酸辣粉品味人生……旺苍县以“红色IP+生态场景+文化体验”,以最优环境、最好政策、最高礼遇,让每位游客都体验到最满意的服务,奋力建设“近者悦,远者来”的旅游胜地,以“流量”变“留量”,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