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2025年四川乐至第七届田园诗会举行
2025年07月28日 21: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8日电(吴平华)田园是诗歌的土壤,烟火是诗意的底色,28日,四川乐至第七届田园诗会举行。本次田园诗会以“烟火里的诗意乐至”为主题,数十位本地诗人和外地墨客齐聚“帅乡”乐至,将共赴一场“诗会雅集”。

颁奖现场。乐至县委宣传部 供图

  本次诗会期间,主办方还围绕乐至籍文化名人谢无量开展系列活动,同时,本次诗会恰逢乐至县第十三届烧烤美食文化周,“诗意”和“烟火”的碰撞,将为大众奉上一场独特的文化盛宴。

变脸表演。乐至县委宣传部 供图

  1400余年的置县史,为乐至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家底——理学鼻祖陈抟在此悟道,宋代名相寇准在此留踪,诗人谢无量挥毫泼墨,陈毅元帅文韬武略。如今,这片土地依然孕育着生生不息的诗意,成为“中国田园诗歌之乡”最动人的注脚。

  颂诗而行

  红色土壤上孕育的诗和远方

  “乐至,一方承载万年文脉的沃土,它的诗意凝结在历史的肌理中,徜徉在烟火的气息里。”乐至县政协主席吴琪在开幕式现场说。

  从十万年前的濛溪河畔一路走来,一路颂诗而行,再到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的豪迈与谢无量先生笔走龙蛇的墨韵,让红色基因与文人风骨在此交织,乐至已将“诗与远方”刻入城市的发展动脉。

  天池藕粉的甘醇、黑山羊的鲜香、乐至烤肉的回味悠长,都是“人间至味”的生动注脚。“这份‘烟火里的诗意’,正是本届诗会主题的生动写照。期待各位文艺大家用生花妙笔,捕捉这方水土的独特神韵,让乐至的田园之美、人文之韵、生活之趣,随诗意远播四方”。吴琪说。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办公室主任张志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副主席黄世海;中国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青年作家》《草堂》执行主编,成都市文联五届主席团副主席熊焱等全国各地的诗人出席诗会活动现场。

  圆桌雅集、AI飞花令

  “对”出来的人间烟火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曾在乐至提到,田园是一种生活态度,烟火气是乐至的底气。回望古今,无论是陶渊明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还是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古人先贤早已将自己的追求知足、朴素、本真的生活态度融入诗歌。

  如今,在有着“中国田园诗歌之乡”之称的乐至,田园和诗意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开幕式现场,河南诗友李庆华,陕西诗友刘玺,乐至县诗人张志远、左玉丹走上台前,围绕“我眼中的乐至诗意图景”“我眼中的人间烟火哲思”两个命题,以诗为桥,以情相和,共赴一场“圆桌雅集”。

  “作为诗人,应当思考如何在现代写好田园诗歌,找到现代社会和田园生活的关系。诗歌要反映人的生活,没有一个诗人能离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活环境,诗人也要注意如何将写作和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吉狄马加说道。

  此外,现场运用AI新技术,让三位乐至先贤穿越时空,与8位诗歌爱好者对话,以“烟”“火”“诗”“乐”为关键字,共展诗才,展开激烈、有趣的“烟火飞花令”。

  “祝本次田园诗歌会圆满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乐至籍艺术家张光北也以此契机,与家乡人民隔空对话,发来真挚的祝福。

  烟火盎然诗意延续

  第五届乐至田园诗歌大赛启动征集

  开幕式现场,还为第四届中国乐至田园诗歌大赛的获奖选手们颁奖。据介绍,第四届乐至田园诗歌大赛以“寻找田园里的诗和远方”为主题,自启动以来,收到了无数饱含深情和沾染泥土香味的作品。组委会根据参赛作品的文化内涵、原创性、艺术性和稿件质量等标准,经过专家初评、终评,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20名。

  一首诗的结束,是另一首诗的开始。活动现场还宣布,第五届乐至田园诗歌大赛将正式启动征集,大赛将以“烟火里的诗意乐至”为主题,以诗为媒,共续田园下的诗歌乐章。

  现场嘉宾吉狄马加、戴跃、黄世海、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发扬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封面传媒、封面科技管委会主任叶建平、乐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强、乐至县政协主席吴琪一同上台,启动这一诗意征程。(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