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天府文学周搭建中国文学走出去新平台
2025年10月18日 20:1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8日电 2025天府文学周——“中国文学走出去”版权交流大会18日在成都举行。

  为响应“版权新时代赋能新发展”共识,本次活动汇聚中外文化、出版、版权等领域专业人士,围绕“协同赋能,以版权为桥,让文学成为文明互鉴的纽带”这一核心主题,依次开展领导致辞、签约仪式与嘉宾主旨演讲等环节。

活动现场。四川文艺出版社供图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表示,加大“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力度具有重大意义。推动题材丰富、时代精神鲜明、充满人文关怀的优秀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不仅是出版的使命,更是文化的担当。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提到,“中国文学走出去”作为重要文化工程,需实现内容与时代精神、版权与数字化技术、本土文化与全球视野“三个结合”,构建从创作到传播的完整链条,希望在国际化语境中,形成中国文学“既植根本土,又拥抱世界”的价值共识。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赖明分享了集团在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实践成果:坚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凭借出版门类齐全、全产业链覆盖的行业优势,组织旗下出版社推出多语种精品图书;拓展国际合作平台,通过国际书展和“一带一路”联合编辑部推动中国故事落地生根;探索版权传播新路径,以电子书、有声书等多形态呈现的方式,让优质文学内容传播变得更生动、立体。

  活动现场达成两项重要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与米拉、李莎两位翻译家签署路内新书《山水》两个语种的翻译意向合同;四川文艺出版社与北京慧澜版权代理公司就张者、宋潇凌的作品《万桥赋》达成西班牙文版权输出合作意向。这两项合作不仅是本次大会“中国文学走出去”主题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舞台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主旨发言环节,埃及汉学家米拉·艾哈迈德认为,翻译是人们之间伸出的手,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紧紧连接。作为近20年中埃文学交流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她期待在未来继续翻译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打破文化壁垒,帮助阿拉伯地区读者了解更真实、立体的中国。

  意大利汉学家李莎分享了她缘起蜀地戏剧,深耕中国文学译介的宝贵经历。她坚信翻译是文学交流的核心纽带,通过译介阿来、虹影、莫言等名家作品,让意大利读者听见中国文学的真实声音。

  此次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指导,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四川文艺出版社承办。(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