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青创未来”非遗浸润活动圆满收官
2025年11月05日 20:3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5日电 (唐倩)11月5日,2025年传统工艺工作站项目——成都非遗传统工艺体验推广季第四场“青创未来”非遗教育浸润活动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

活动现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供图

  本场活动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由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省老伙计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活动现场嘉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师生代表百余人齐聚一堂,共赏非遗魅力。

  非遗作品展汇聚了多个门类的精品力作,从细腻的蜀绣到精美的漆器,从华丽的蜀锦到精巧的棕编,百余件展品构成一场视觉盛宴,令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与艺术感染力。在技艺体验区,新繁棕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金蓉、成都面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龙贵现场指导,师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入感受棕编、面塑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的匠心独运。

  主题讲座环节由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田力教授主持。在她的精彩引介下,渝派花丝镶嵌传承人左书侨老师登台,分享了《清代宫廷首饰制度及在当代都市审美下的艺术转型》主题内容,生动展现了花丝镶嵌技艺代表时期的艺术特点以及当代创新,为师生带来一场融合历史深度与艺术美感的专题讲座。

  据统计,本次“青创未来”非遗浸润系列活动4场进校园主题讲座共覆盖近500名师生,累计有10名省市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展出4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400余款艺术精品,获得参与师生一致好评,在高校中有效播撒了非遗传承的种子。

  本次“青创未来”非遗浸润活动圆满收官,它不仅是一场非遗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面向青年的文化启程。活动深刻践行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的理念,在技艺传递中唤醒了青年的文化基因,激发了创新活力。这场薪火相传的主题对话,为成都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也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