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广元朝天区“红叶+非遗+产业”融合赋能文旅发展
2025年11月15日 19:2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5日电 (冉金鹭)近日,“中国有个曾家山——‘邂逅红叶·舞动非遗’媒体采风活动”在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举行,来自中央、省、市级10余家主流媒体工作者沉浸式感受“红叶+交通+非遗+民宿”的多元融合发展魅力,见证曾家山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交通建设为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底蕴的经济蓬勃发展态势。

媒体记者走进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实地采风创作。苗志勇 摄

  交通为脉 畅通产业发展通道

  走进曾荣路改建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崭新的沥青路面平坦宽阔,标线清晰醒目,车辆有序通行,工人正在抢抓工期进行道路配套设施施工。

  “以前从汉王洞大桥这里到荣乐养生谷路窄弯多,开车需要30分钟,交通压力特别大,遇上堵车的时候,通行更是困难。”项目建设现场负责人施朝惠介绍,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跑完以前半小时的路程。

  据了解,该路段全长1.295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40公里。路线起于白羊栈,与在建道路形成交叉,向东延伸至任家梁,最终与荣乐养生谷既有道路顺接。

  曾荣路为曾家山文旅产业发展打通了关键脉络。这条连接区域核心景点与外部市场的交通干线,不仅缩短了曾家山与广元市区及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更构建起“快进慢游”的交通网络,让红叶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民宿度假与农产品销售形成联动效应,极大提升了产业发展效率与辐射范围。

  “这次来曾家山,首先关注到曾荣路的建设情况,路面平整宽阔,既方便游客通行,又能让大家随时欣赏沿途风光。”四川新闻网记者李全民表示,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升了景区的可达性,更体现了当地对文旅发展的用心。

  红叶为媒 筑牢生态产业根基

  曾家山的红叶,既是生态名片,更是产业基石。采风团一行穿行在山林中,漫山红叶或热烈似火,或温婉如玉,在阳光映照下流光溢彩。红叶与青山、村落相映成趣,构成“红叶+乡村”的独特景观,媒体采风团成员用镜头定格这份原生态之美的同时,更捕捉到景观背后涌动的产业活力。

曾家山鸳鸯池森林公园秋色美。苗志勇 摄

  “曾家山的美,是不可复制的,它的四季都不同,空气很清新,拍照特别出片儿。”在李家镇林海雪苑,广元融媒体中心记者孙红玲漫步在树林中,不时按下相机快门,将漫山红叶定格在镜头中。

  作为曾家山文旅产业的核心IP,红叶景观不仅彰显了当地优良的生态禀赋,更成为撬动文旅经济的核心支点。近年来,当地以红叶资源为依托,持续优化观赏路线,完善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漫山红叶如火如荼,层林尽染间勾勒出一幅生态与产业共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共舞的发展画卷。

  民宿为桥 承载乡村增收动能

  走进李家镇竹林湾儿、领秀恋山等民宿,只见青瓦白墙嵌于青山绿水间,古朴雅致的建筑与自然景致完美相融。刚踏入庭院,“十大碗”的香气便扑面而来——粉蒸排骨香味四溢、坨子肉色泽红亮、鸳鸯扣肉软糯爽口,一道道朝天特色美食整齐摆放,让采风团成员直呼“馋到心坎里”,空气中弥漫着乡村民宿的烟火气与独特韵味。

  曾家山民宿早已跳出“住宿”单一属性,以“民宿+美食”为核心,串联起乡村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农产品销售、农事采摘的多元业态。当地村民盘活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既能当管家、做厨师实现“家门口就业”,加入李家狮舞锣鼓队的村民,还能在民宿庭院为游客表演,额外赚取劳务收入。

  依托曾荣路交通红利,沿线民宿年均入住率稳定在70%以上,高端民宿在旅游旺季更是“一房难求”。火爆客流不仅带火了民宿生意,更让十大碗、鼎锅炖腊肉、野草莓饼等特色美食出圈,带动周边餐饮门店营收翻倍,核桃、甘蓝等农产品年均销售额增长20%以上。如今,曾家山已形成“民宿引客、美食留客、就业增收、反哺非遗与产业”的良性循环,让乡村振兴的动能持续涌动。

  非遗赋能 激活产业文化附加值

  作为曾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李家狮舞锣鼓在此次采风活动中成为“流量担当”。

  在李家镇第二小学,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身着艳丽服饰的非遗传承者们腾跃、翻滚,时而威风凛凛展现“雄狮争霸”,时而憨态可掬演绎“狮子戏球”,引得采风团成员阵阵喝彩,手机、相机纷纷对准表演队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享至社交平台。

李家狮舞锣鼓队与李家镇第二小学学生共同展演。苗志勇 摄

  “我13岁时就开始练习狮舞,现在又教授这些孩子们学习狮舞,大家一起努力,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广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家狮舞传承人刘超表示,希望通过努力,能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让非遗从‘文化符号’转变为‘经济资产’,为文旅产业注入深厚文化内涵与持久经济活力。”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朝天区以曾家山交通为纽带,整合沿线资源,培育“红叶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民宿度假+农产品采购”的一站式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向“综合消费”转型。如今,文旅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直接带动就业超万人,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经济动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