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xgll > 中新网四川

藏族民间车模技艺亮相“魅力香巴拉”非遗市集
2025年09月20日 20: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0日电 (王利文 韩金雨)9月20日,“2025大香格里拉环线·乡城白色灌礼文化周”开幕,作为该文化周核心子活动之一,由中共乡城县委、乡城县人民政府统筹打造的“魅力香巴拉”非遗市集火热进行。该市集非遗展示、现场汇演、互动体验、产品售卖于一体,以“可触摸、可参与、可分享”的形式,16个主题展台集中呈现乡城及周边地区的文化瑰宝,让游客深度感受民族文化深厚底蕴。

非遗市集现场。韩金雨 摄

  本次“魅力香巴拉”非遗市集还邀请了得荣县手艺人带来藏族民间车模技艺,用其细腻的编织纹理与实用的器物造型,展现川西高原的生活智慧。

  藏族民间车模技艺,是镌刻在木头上的生活智慧,是藏族人民世代传承的独特木制生活用具制作工艺。这项古老技艺发源于四川得荣县子庚乡子实村,历经数千年岁月沉淀,在车模艺人的匠心雕琢下,技艺日臻精湛。每一件车模作品都藏着匠心:粗胚经手工细磨,造型贴合生活需求,纹路里浸着藏族文化底蕴,既是能盛糌粑、装食物的实用器具,也是可赏可藏的手工精品,将木制用具的非凡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十八岁前我还在山上放羊、地里种田,哪想过一辈子跟木头打交道?”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民间车模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格绒次仁回忆起学艺初心,嘴角泛起笑意。当年,父亲攥着他的手腕往深山走,硬要把这门手艺传给他:找原料得在密林中扒拉好几天,盯着树干上的疙瘩反复端详,“要找能做器具的树瘤太难了”。找到合适的瘤子,他得用刀刃贴着纹路慢慢削切,把带着树汁的原料背回家;先按瘤子的天然形态手工打磨出粗胚,再放进铁锅里咕嘟煮沸。

  如今68岁的他,裹着藏袍从得荣县辗转来到活动现场,布包里装着木碗、糌粑盒、木盘等满满一兜“宝贝”。“做了48年车模,我们得荣的木用具跟乡城、香格里拉的不一样,好多游客专门来找。”他拿起一只光润的糌粑盒展示,“这次来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手艺。”格绒次仁说,因为文化相通,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涉藏地区都爱用这类木作,“只要有人喜欢,我就一直做下去。”(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