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yacjdt > 雅安日报

文明之源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走进省级文明单位雨城区河北街道康藏路社区
2023年11月28日 13:59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曹惠君
曾邦芬(左)、阿中(中)常常结伴参加社区活动
曾邦芬(左)、阿中(中)常常结伴参加社区活动

  雅安,曾为西康省省会,素有“川西咽喉”“藏区门户”之称。从雅安出发经“康”入“藏”的重要通道便被称为“康藏路”,也是重要的茶马古道之一。

  随着雅康高速的贯通,雨城区和甘孜州之间的车程由原来的4个多小时缩短到不到2小时,加速了地区之间各族同胞的交往、交流、交融,选择到雨城区就医、就学、就业的同胞日益增多。

  康藏路社区有常住人口11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5人,涉及15个少数民族。从打造民族文化长廊,亲民化办公场所,民族团结之家,双语调解室等具体举措入手,文明之源似涓涓细流一般,不断滋润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成为省级文明单位康藏路社区最靓丽的底色。

  鼓励居民参与文明实践

  家住雨城区河北街道康藏路社区新安巷大院的曾邦芬,每天都要去大院里的党群活动室坐一坐。

  作为“银发孃孃调解队”中的一员,曾邦芬每天都活力满满。

  “我们坚持‘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的原则,化解了不少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曾邦芬说。

  有一次,曾邦芬听说社区多次劝解吵架的一对小夫妻,但效果不佳后,自告奋勇与社区人员一起上门做工作。

  一谈情,站在当事人立场来体验和思考问题,二讲理,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对方的言行,三说法,把家庭暴力涉及的法律问题讲给当事人,通过一次次耐心劝说,男方终于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小夫妻重归于好,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曾邦芬露出浅浅的笑意说:“每次看到当事人心事重重而来,眉头舒展而归,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为做好社区文明各方面的工作,提高辖区内居民文明的素质,银发孃孃从居民中来,又主动投身到居民中去,发挥辖区熟、人员清、信息明的优势,成为文明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当好文明“宣传员”,深入街道、小区、大院等场所,发放《安全知识宣传手册》等资料;讲解文明养犬、文明出行等多类知识80余次,倡导居民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礼;对乱吐乱扔、乱停乱放等各类不文明行为不“壁上观”,而敢说敢做,积极劝导、正向引导,以主人翁意识、党员责任推进社区大院变美变好,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新安巷中的党群服务中心,就是这群银发孃孃的主阵地。

  “干起事情来,我们是好搭档,私下里,我们也是好朋友、好姐妹。”曾邦芬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也是文明单位中的一员,更应该亮身份、敢做事,促进社区更加和谐友爱。

  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不仅要改善‘面子’,还要做实‘里子’,要让居民树立文明观念,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康藏路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娅说。

  在文明之源的滋润下,向善向好的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社区里的居民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问生疏,和睦相处。

  阿中在康藏路社区居住了十几年,她早已把康藏路社区当做了自己的家。

  每到周六,只要地面不潮湿,阿中都会带着音箱设备来到南四路附近的生态河滩的空地上,音乐一响,人群三三两两汇集起来,身着民族服饰的阿中站在领舞的位置,带着大家一起跳民族舞。

  每逢重大节日,社区都会组织文艺演出。阿中就承担起编舞任务。

  “大家愿意相信我,我很高兴。”阿中说,每当自己编排的舞蹈在社区居民中展示时,她都会格外自豪。

  据了解,康藏路社区围绕文明创建,结合每年9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与“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相结合,形成争优创先的浓厚氛围,围绕中华传统故事、民族英雄事迹、百姓民间家事等方面,发挥各类先进、示范的引领作用,目前社区已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5户,新安巷大院王宗莲家庭不仅自己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和大院志愿活动,还带动身边的邻居朋友一起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目前已有26名少数民族群众担任了社区民情联络员,并协助社区及时处理各种矛盾纠纷,为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为了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康藏路社区办起了社区老年大学,取名“幸福里”。幸福里老年大学开设了舞蹈、声乐、摄影、普通话等10多个专业,让老人们有多种选择。曾邦芬、阿中还有许许多多康藏路社区的居民们都报名入学,他们说,在这里生活特别幸福。

  雨城融媒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月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